图书前言

前言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工作。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我国生态环境保护从认识到实践发生了历史性、全局性变化。固体废物管理与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密切相关,是整体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2018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对全面禁止洋垃圾入境,开展“无废城市”建设试点等工作作出全面部署。2020年4月29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了修改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并于2020年9月1日施行。2021年11月印发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明确要求加强固体废物和新污染物治理,推动在重点区域、重点领域、关键指标上实现新突破。

2022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强调要实施全面节约战略,推进各类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加快构建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倡导绿色消费,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统筹推进固体废物“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坚持绿色、循环、低碳的发展理念,既是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的客观要求,又是深化生态环境工作的重要内容,更是建设生态文明的现实需要。

2022年,全国一般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为41.14亿t,综合利用率57.62%,危险废物产生量9514.80万t。生活垃圾清运量2.4445亿t,其中无害化处理量2.4419亿t,无害化处理率达99.9%(《中国统计年鉴2023》)。随着垃圾分类和一系列政策的实施,固体废物处理处置与资源化技术发展迅速。因此,本书结合固体废物(简称“固废”)处理与处置的理论课程,以应用性为主,在充分吸收相关科研成果的新观念、新设备、新经验的基础上,增加思考性、设计性和综合性实验,内容体系上涵盖了固体废物的基本理化性质测定、固废处理和资源化实验、土壤性质测定和修复及综合设计实验,选编了包括固体废弃物收运路线设计、采样制样、基础理化性质、预处理、热处理、生物处理、资源化利用、固化和稳定化、模拟填埋等30余个实验,增加了污泥资源化利用系列创新实验和污染土壤监测修复实验;教材编写贯穿了固体废物的全过程管理理念,基本涵盖了固废处理的常规技术,又增加了部分固废资源化新技术的应用实验,将环境工程热点问题转化为实验内容。学生在学习中从污染物基础理化性质的测定到处理技术的学习,再到综合设计解决实际问题,层层递进,逐步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综合设计能力和创新能力。本书适用于高校环境工程、市政工程、环境科学、资源与环境等相关专业的实验教学,也可供环境相关技术人员参考。

本书第一章和第二章由刘莹博士、杨金美博士编写,第三章由王元芳博士、杨金美博士、耿启金教授、臧彦强副高级工程师、雷海波高级工程师、郑师梅博士和王双庆工程师编写,第四章由陈刚博士、王元芳博士、宫斌和伊玉编写,第五章和第六章由陈刚博士、杨金美博士、王元芳博士、王梅副教授、孙锦红编写。全书由杨金美博士和宋明君教授负责统稿。(本教材的出版得到了潍坊学院“潍院学者”建设工程项目、潍坊学院化学工程与技术重点学科、

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ZR2017MB057)的资助。)教材编写过程中,得到了潍坊学院教务处和化学化工与环境工程学院、潍坊市园林环卫服务中心、天津农学院、潍坊市生态环境局坊子分局、山东绿水青山检测科技有限公司、潍坊环境工程职业学院等单位的支持。教材编写过程中,参照引用了同行业人员的有关文献以及有关标准中的内容,在此谨向这些作者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由于编者水平有限,不当和疏漏之处在所难免,敬请读者、同行批评指正。

杨金美

2024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