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前言

前言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带动了传统产业的升级改造。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建设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是摆在高等教育面前的重大历史使命和政治责任。高等教育要坚持国家战略引领,聚焦重大需求布局,推进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

聚焦新质生产力发展,加快培养紧缺型人才。

C语言具有语法简洁、结构严谨、数据类型丰富、功能强大、用途广泛等优点,是典型的结构化程序设计语言。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它备受软件开发人员青睐,直至现在仍为世界上普及最为广泛的程序设计语言之一。C语言既有高级语言的结构特点,又具有低级语言的功能特点,因此既可以用来编写应用软件,又可以用来编写操作系统等系统软件。在信息技术专业领域人才的培养过程中,C语言程序设计发挥着启蒙的作用,成为众多学校开展计算机语言课程教学的首选内容。

随着国家职业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职业本科层次教育迎来了蓬勃发展期,许多“双高计划”学校纷纷加入这个行列,为经济社会培养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和现场工程师是这类教育对于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该类教育具有学科性与职业性双重特性,人才培养过程既要重视理论知识的系统性,又要强化对理论知识的应用和实践性,因此,对教材提出了双重要求: 理论知识学习和实践技能训练同等重要。

基于职业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特殊要求,本书以C语言的语法学习和程序设计方法学习为基础,重视知识的系统性、深刻性和软件思维模式的形成; 以培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为核心,内容构建力求系统全面,知识讲解力求准确精练,示例选取力求典型实用; 理论与实践高度统一,理论知识模块化构建,学习过程任务化驱动、实践提升项目化导引; 全面系统地介绍了C语言的知识、编程技巧和实践应用。

本书具有以下特点: 

(1) 理论教学系统深入。构建了由“基本语法示例+基础应用示例+综合应用实践+项目开发实践”等要素组成的知识与能力提升的认知模式。在素材选择和内容叙述方面,本书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能。

(2) 实践环节循序渐进。构建了由“语法认知+基础编程+综合应用编程+项目开发实践”等要素组成的实践教学环节,通过大量由浅入深的习题以及习题编排与教学过程的紧密配合,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与实际问题相关的知识。

(3) 平台支撑资源充足。配备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内容包含教学课件、教材源代码、习题参考答案、教学计划、试题样本等,与北京浩泰思特科技有限公司联合,为用户提供Alpha教学平台全套教学资源及实践教学环境,供教师合理选择使用。

(4) 育人延伸阅读材料持续更新。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利用教材微课及资源体系,持续丰富和更新延伸阅读材料,实现资源的拓展。

本书由多年从事C语言教学实践、经验丰富的一线教师编写,其中第1章

由王龙编写,第2章由郝志卿、柳钦云编写,第3章由高志娥编写,第4章由刘继华编写,第5章由姚晓玲编写,第6章由杨米娜编写,第7章由王志俊编写,第8章由魏怀明编写,第9章由宁晓青编写。魏怀明、郝志卿、刘继华对全书进行了统稿总撰,杨米娜、王志俊对全书进行了审核。

本书编写过程中,作者参考了有关专著、论文,在此向相关作者一并致谢。

鉴于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加之作者水平有限,书中难免有疏漏和不妥之处,欢迎各界专家和读者批评指正。

编者

2024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