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前言

第四版前言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增强文化自信,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那么,体现在平面构成教材的撰写当中,也应该“增强文化自信”,积极参与社会主义文化的建设,激发文化创新和文化创造的活力。

自本教材第一版2007年出版以来,由于教学理念的先进性、方法的新颖性和效果的实效性,受到业内同行的广泛认可,历经三次再版,越来越多的院校将其用于平面构成课程的教学,并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近年来,随着我国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行业对设计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本教材必须与时俱进,不断改进和提高,从而满足人才培养的时代需要。本次修订涉及的问题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其一,怎样教,才能快速提升学生的综合

能力?

在网络信息时代,学生从多方渠道获取知识成为常态,比知识传授更为重要的是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通过平面构成课程的教学,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是本教材的教学主张,也是时代发展对平面构成课程提出的更高要求。所谓“综合能力”,是指发现问题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创新能力、审美能力、学习能力、实践操作能力、获取知识能力、利用信息能力等。

传统的教育观念认为:教学就是“授业解惑”,要让学生学会已有的知识。学生是否“学会”,是衡量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现代的教育理念认为:教学就是要让学生学会学习,也就是“会学”,并不在于掌握知识的多少。因为,所有知识和技术都在不断更新,旧的知识不断被淘汰,新的技术不断涌现,即便是缺失了一些知识,也可借助于网络随时获得。因此,本次修订增加了“平面构成的基本能力”新课题,就是想通过学生对身边习以为常事物的观察、分析和表现,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并为系统学习较为抽象的平面构成知识奠定基础。同时,也能让平面构成教学更加贴近生活,更易于学生理解、接受和应用。

其二,怎样学,才能让学生学会学习和学会创造?

本教材的课题训练与传统的学生作业看似很相像,都是由教师布置题目和提出要求,再由学生去完成的教学行为。然而,两者的本质差异是:首先,传统的学生作业常常是课堂教学内容的延伸和加强,是围绕教师的“教”一步一步展开的;而课题训练的内容往往就是课堂教学本身,无论课上课下都是围绕学生的“学”,按照学生自己的思路、想法和创意进行的。其次,传统的学生作业完成的结果大多是已知的,是教师根据知识要点的掌握事先设定好的,结果常常是大同小异;而课题训练的结果大多是未知的,是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和创意进行的探索,具有不确定性,结果往往是因人而异。

本次修订,在课题设计方面也有很大变化。紧紧围绕学生“怎样学”,对所有课题内容进行了重大调整,统一使用A3规格的画纸,加大了画纸的幅宽和画面的容量。由过去的一张作业一个画面,增加到两个、三个以至于更多。其优点在于,学生可以利用两个以上不同画面内容的比对,更加直观地理解不同作业的不同要求及不同内涵。这样的课题设计,也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和耐心才能完成作业。当然,学生学习的收效、教学的质量和学生的综合能力也会随之提升。

其三,怎样改,才能打造新形态教材并能跟上时代发展?

所谓“新形态教材”,是指将纸质教材与数字化资源有机融合的新型一体化教材。新形态教材的出现,既是新时代对教材提出的全新要求,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产物。只有顺应时代发展,对传统教材进行全面的升级和改造,才能跟上或是引领时代发展的脚步。新形态教材,无论是知识的宽度、深度和跨度,还是内容的观赏性、灵活性和应用性方面,都远远胜于传统教材。

本次修订,所有的课题内容都包含了数字化资源。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即能实时观看相关内容,学生可以采用自由获取的方式,开阔专业视野,拓展学习内容,调动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本教材为学生提供①各课题知识点、②各课题习题素材、③各课题创意案例分析,为教师提供①教学大纲建议、②各课题教学课件、③知识拓展即测即练、④模拟试卷及评分标准。希望这些数字化资源,能够让各位师生开“卷”有益,快速提高专业能力。

在此,要感谢选择了本教材的各位教师,是您的坚守和鼓励,给了我不断进取的热情和自信。还要感谢宁波大学中法联合学院学生提供的作业,是他们的努力付出和鼎力相助,才成就了本教材第四版的顺利出版。

最后,希望使用这部教材的学子们,在走向自己的工作岗位时,能够学有所用,用有所长,成就自己的美好未来。

2023年10月于臻和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