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前言

前    言

  学习并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增强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解和认识,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持续加强对师范生的教育教学技能的培养,既是高等院校师范及相关专业的职责和义务,更是教师教育类课程设置的重要内容。

  2022年3月25日,教育部发布《关于印发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通知》。2022年4月,新修订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等16个学科的新课程标准正式发布,并于2022年秋季学期开始执行。2022年版新课程方案、课程标准,对广大教师提出了新标准、新要求,呼唤高素养、高创新意识的义务教育师资。高等师范院校的小学教育专业肩负着为义务教育初等学校培养师资的重要任务。输送合格、优秀的小学师资,以及教师专业的发展始终是教育部门要关注的问题。

  当今时代发展变化极其迅速,教育数字化转型背景下的母语课程——小学语文,是为我国学生终生发展奠定基础的一门重要学科。语文教师的质量,直接对小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形成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语文教师除了要培养和训练学生听、说、读、写、思考等能力之外,还要在这些方面为学生作出示范和表率。多年来,对师范生教学能力的训练虽不断加强,但总体而言,这种教师课堂实践技能训练体系,随着社会与时代的进步,有待于持续更新、完善,使其更加系统化、更具可操作性。

  日前,各类教师教育教材陆续出版,其中不乏新的探索,有不少地方值得借鉴,但我们认为教材还可以改进。师范生应具备的能力很多,在有限的时间内进行训练不太现实。因此,我们考虑编写一本从师范生实际能力和水平出发,便于在课堂上进行语文课堂教学技能训练的实用教材。本书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内容与时俱进。根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课程与教学理念进行教学设计与策略调整,并融入课程思政元素,符合时代要求和现实需要。

  第二,教材内容系统。以微格教学理论为基础,紧紧围绕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实际,全书分技能训练部分和策略应用部分。技能训练部分主要讲解课堂教学技能的概念、作用及各项技能训练要求;策略应用部分,根据2022年版新版课标语文学习四大板块(识字与写字、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展开,主要提供不同内容板块教学要求、各项技能训练内容教学策略和方法指导等。

  第三,实践性和可操作性强。技能训练部分精选课堂教学技能作为重点训练内容,着重突出对导入技能、讲解技能、提问技能、结束技能和板书技能的训练;策略应用部分聚焦《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的语文四大教学领域展开训练。从篇幅来看,概述部分占本书较小篇幅,绝大部分篇幅都是语文教学技能的训练。从训练材料的选择来看,绝大部分的材料、案例都来自课堂第一线,学生学习后可以马上模仿和应用。

  第四,案例视频真实。每章均有学生真实课堂中展示的案例,更贴近大多数学生的实际情况,更接地气,更加真实,能与学生拉近心理距离,符合学生的心理认知特点。

  第五,信息资源配套。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各章节配套教师精讲音频,针对各项技能关键要素和各个板块特点进行讲解,时间控制在15分钟左右,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需要。

  本书内容贴近小学语文课堂实际,具有理论性、实践性和可操作性,既可以作为师范生职前训练的实训教程,也可以作为教师职业发展的培训教材,还可以作为各类教师专业技能提升的训练手册。

  本书是集体智慧和劳动的结晶。具体分工情况如下:孙菊霞任主编,王亚斌、王建峰、王晔任副主编。各章主要撰稿人(按章节顺序)孙菊霞(第一章);孙迪、王亚斌(第二章);成紫君、王亚斌(第三章);苏闻怡、王建峰(第四章);孙菊霞、胡葭(第五章);刘彦佐、王亚斌(第六章);孙迪、王建峰、王晔(第七章);胡葭、成紫君、王建峰(第八章);刘彦佐、王晔(第九章);苏闻怡、王晔(第十章)。孙菊霞负责全书的统稿工作。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参考和借鉴了大量有关案例、研究成果和视频资料,在此向各位相关作者深表谢意;撰写、修改过程中征询并采纳了语文教育领域的学者靳健教授、倪文锦教授、陈黎明教授的宝贵意见,在此向三位专家致敬;也向为这本书提供案例、视频的吴杨、张昕、刘清华、张艺馨、王馨瑶等众多同学和老师,以及清华大学出版社的编辑表示感谢。

  由于编者水平有限,本书难免存在一些不妥和疏漏之处,后续我们会持续改进,敬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编  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