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前言

当今世界正处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期, 世界范围内政治、经 济、文化和社会等领域也面临诸多危机和挑战。互联网革命加速演 进的同时,意识形态也被吸纳到这一宏大叙事之中,它在现代社会 结构中的功能和作用的变化越来越吸引着人们的注意。当我们深入 其中时,不可避免地要思考现代意识形态的存在形态,从而把握、 认识和反思意识形态领域发生的革命性变化。唯物史观不仅揭示了  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也为我们研究意识形态及其传播提供了  科学的方法论视角。

本书以唯物史观为研究视角和方法,将意识形态置于马克思主 义传播理论的维度来予以把握。作为上层建筑的意识形态,只有在 传播中才能转化为具体的符号、话语和信息,只有在传播中才能发 挥其引领、说服、塑造和动员等功能,否则只能是空中楼阁,无法 发挥其应有效用。在此意义上,意识形态就是传播中的意识形态, 意识形态结构就是意识形态传播结构。意识形态自身的传播结构并 不是既定的或必然的,而是在社会关系再生产过程中逐步形成的, 这种传播结构和整个社会的结构性特征相互联系。意识形态在传播 中形成了自身的独特结构,即由作为转换技术的媒介、作为转换资 源的资本、作为转换能力的权力共同组成的具有内在关联的结构, 此为基于传播的意识形态问题的中观视角。本书正是以此勾勒出现 代时空环境中的意识形态变动。

本书分为 7 章。 第 1 章为导论,主要包括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评述,研究的基本思路、主要方法及创新之处;第 2 章为唯物史观、意识形态与分析框架,主要论述作为分析视角 的唯物史观、历史流变中的意识形态和分析框架 ;第 3~ 5 章分别从 技术、经济和政治的维度考察意识形态传播中媒介、资本和权力三 要素的表征,并对在这三要素制约下的传播活动进行分类研究 ;第 6 章为意识形态传播结构的现实观照,以当代中国意识形态传播为 分析对象,归纳其面临的传播困境,提出相应的改善建议 ;第 7 章 为结论。

同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研究的其他问题和领域相比,意识形态 传播结构还有待深入考察和分析,尤其是当代中国意识形态传播在 实践层面上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希冀本书的出版能够在此问题 上有所贡献,如有不当或疏漏之处,恳请读者批评指正。

2024 年 3 月 10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