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前言

前 言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自创始以来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产生了国际性的影响,为文艺界提供了巨大的精神指引。自“五四”运动以来,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传入中国,并迅速传播、发展,彻底改变了中国文艺理论的面貌。认真总结和学习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理论成就,全面系统地掌握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要义和精髓,在当前有着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产生与发展历程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自19世纪40年代创建以来,一直在不断发展、创新,逐渐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大致可以分为形成、发展、创新发展三个阶段。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形成期大致从19世纪40年代开始,直到1895年恩格斯逝世。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形成期的主要代表性成果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文艺的一系列论述。例如,《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致斐迪南·拉萨尔》《致玛格丽特·哈克奈斯》等。这一时期,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形成有其独特的历史条件和思想基础。一方面,19世纪欧洲的资本主义得到了迅速发展,各国逐渐建立起资本主义制度体系;另一方面,无产阶级作为一支先进的革命力量开始登上历史舞台。19世纪以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关系发展为主线的时代变化,影响了马克思、恩格斯各自的文艺认知和文艺思想,使他们能够逐渐认识到无产阶级文艺思想与资产阶级文艺思想的不同。19世纪的文学、艺术、思想领域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如现实主义逐渐替代了浪漫主义,无产阶级文艺思想开始逐渐萌芽,一些有社会主义倾向的文艺作品开始出现等。以黑格尔为代表的德国古典哲学、文艺学思想也对马克思、恩格斯的文艺思想产生了重要影响。这些文艺和思想领域的变化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形成的重要基础。

19世纪末至20世纪20年代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发展阶段。这一时期,马克思、恩格斯的许多学生、战友在传播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同时,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撰写了许多文艺论著。这一时期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代表性人物有普列汉诺夫、拉法格、蔡特金、梅林、列宁、卢卡奇等,其中列宁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成就最大。列宁在俄国十月革命前后撰写的一系列文艺论著在当时及后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如《列夫·托尔斯泰是俄国革命的镜子》《青年团的任务》等。由于资本主义在这一时期进一步发展为垄断资本主义,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的矛盾更加激化,这一时期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也呈现出独特的时代性特征。20世纪20年代,以瞿秋白、鲁迅等为代表的一批左翼进步文艺理论家开始积极介绍、引进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促进了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

20世纪三四十年代至今,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创新发展阶段。这一阶段,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在中国产生了一系列中国化的理论成果,逐渐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理论。例如,毛泽东同志1942年发表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1957年发表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1960年发表的《应当充分地批判地利用文化遗产》等,都是结合中国国情提出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的重要成果,对理论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同志1979年《在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会上的祝词》,江泽民同志1996年《在中国文联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作协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胡锦涛同志2006年《在中国文联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作协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等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创新成果。习近平同志2014年10月15日发表了《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2016年11月30日发表了《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的讲话》,2019年7月16日发表了《习近平致中国文联中国作协成立70周年的贺信》,2021年12月14日发表了《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的讲话》,2021年12月25日发表了《习近平给中国国家话剧院艺术家的回信》。习近平关于文艺的这些重要论述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主要研究对象是作家、艺术家创作的文艺作品,以及客观存在的一些文艺现象。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文艺的发生与发展规律、文艺的本质、文艺创作过程、文艺批评等。本教材内容分为八章。第1章阐述了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产生的历史条件、思想基础、文化渊源;第2章呈现了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关于文艺本质问题的讨论;第3章分析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文艺发生、发展的理论;第4章论述了马克思主义的文艺生产与消费论;第5章论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审美特性论;第6章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现实主义文艺观;第7章分析了马克思主义的文艺批评论;第8章描述了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在中国的发展过程。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主要特点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以历史唯物主义和唯物辩证法来看待和理解文艺现象和文艺作品,这也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与其他文艺理论的最重要的区别。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主要特征在于其具有鲜明的批判性、科学性、人民性等。

第一,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具有鲜明的批判性。从19世纪40年代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形成期起,马克思、恩格斯就同当时许多资产阶级文艺观、封建主义文艺观等代表性人物展开了激烈的争论,并对他们的作品进行了批判。例如,马克思和恩格斯都对拉萨尔创作的历史剧《弗兰茨·冯·济金根》进行了批判。马克思在给拉萨尔的回信中说:“这样,你就得更加莎士比亚化,而我认为,你的最大缺点就是席勒式地把个人变成时代精神的单纯的传声筒。你自己不是也有些象你的弗兰茨·冯·济金根一样,犯了把路德式的骑士反对派看得高于闵采尔式的平民反对派这样一种外交错误吗?”马克思和恩格斯还对以卡尔·格律恩为代表的“真正的社会主义”文学流派进行了批判,并在批判的基础上提出了美学观点和历史观点相结合的文艺批评标准。恩格斯说:“我们决不是从道德的、党派的观点来责备歌德,而只是从美学和历史的观点来责备他;我们并不是用道德的、政治的或‘人的’尺度来衡量他。”

第二,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具有鲜明的科学性。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基于历史唯物主义和唯物辩证法来看待文艺现象和文艺作品,其理论具有科学性。马克思、恩格斯都是将文艺作品、文艺现象置于社会历史发展进程和辩证联系的基础上来进行分析的,而不是从宗教或哲学等理念入手,显示出鲜明的科学性。

第三,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具有鲜明的人民性。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始终站在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立场上来分析问题。例如,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党和国家领导人都曾提出过文艺应当为人民群众服务的观点。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社会主义文艺,从本质上讲,就是人民的文艺。”

学习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意义和方法

学习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意义

对于本科阶段的大学生,尤其是艺术院校的本科生来说,学习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具有重要的意义。第一,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具有鲜明的批判性、科学性、人民性,学习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能够更好地指导我们进行文艺创作和文艺批评,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文艺观。第二,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是基于历史唯物主义和唯物辩证法的,学习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能够为我们提供研究文艺现象、文艺作品的新视角、新方法、新理念。

学习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方法

学习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需要注意学习方法。第一,要多读原著、原典。只有把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家的原著读深悟透,才能够更深刻地理解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第二,学习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时,要有问题意识,依据自己的兴趣,带着自己的问题去阅读、学习,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掌握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

本教材的特色在于:第一,综合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以往的研究成果,建立了较为完整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体系;第二,突出呈现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经典论述,引文翔实,便于学生准确把握第一手资料。本教材由彭文雅负责编写第1~4章,毛晓帅负责编写第5~8章。本教材编写过程中综合参考了多个版本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相关内容,凡引用之处都尽可能做了规范注释。但是由于编者学识所限,文中难免有疏漏之处,恳请各位读者批评指正。

编者

2024年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