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经典名著真的晦涩难懂吗?其实只要我们找到一个全新的视角,进行别样的解读,阅读名著就可以很简单!
经典名著和文学创作自有它的底层逻辑和基本规律,如果我们从日常生活中与名著关联的内容入手,如果我们真正体悟到了名著的内涵和情感,如果我们可以运用名著里的思维和智慧解决现实问题,那么,我们就很容易跨越时空,与经典对话。这时我们会发现,名著原来这么好看!
很多同学对阅读经典名著有畏难情绪,认为名著“难且无用”,缺少主动阅读的意愿。究其原因,一方面,从名著考查现状来看,随着考查难度和深度的不断加大,大多数同学带着备考的压力和答对题的目的去读名著。于是,学生对《论语》的学习大多集中在翻译词句、概括章旨等方面,对《红楼梦》的学习大多集中在梳理重要情节、分析主要人物等方面。以考促读,便使阅读索然无味。
另一方面,从名著本身的特点来看,《论语》逻辑性不强,趣味性不够,但很多章句意蕴深刻,需要解构并重新梳理建构;《红楼梦》含蓄蕴藉,需要对小说里的叙事结构、创作手法、生命意识、文化因素、悲剧意蕴进行深层剖析。
阅读名著本身就是超越时空的活动,是与经典和先贤的一场对话,读者要对作家、作品、时代有深入的理解和观照,才能真正地走近经典。
实际上,阅读名著不仅是为了应对考试,更是为了丰盈精神世界,完善人格。阅读名著可以让学生从传统文化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帮助学生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难题,处理好个人与他者,个人与社会、国家、人类的关系。《红楼梦》中的人物性格鲜明,才华卓荦,学生从他们身上可以观照自我,启迪人生。《论语》里的人物具有各异的理想才能、人格修养和人生选择,《论语》里为人、为学、为政的智慧,至今依然可以帮助我们化解冲突,打破僵局。
“名著原来这么好看”系列兼具知识性、科学性和趣味性,将名著情境化、结构化、主题化、审美化。
本系列图书立足于中学必备知识,充分考虑初高中学生年龄段的思维特点,与课内知识相辅相成。本系列图书回归语文和思维的底层逻辑,内化语文学科思维方法,旨在提升学生的思辨创新、逻辑推理、提出并解决问题等高阶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同时,在中西方文化碰撞与交融的当下,探寻名著里的文化因素,感悟其中的社会生活和家国情怀,感受中华文化的深层结构,更有助于弘扬传统文化,建立文化自信。
本系列图书分为两册编写,第一册《名著原来这么好看:别样的〈论语〉》重构《论语》的章句逻辑,以阐释核心概念为起点,挖掘其精神内核,阐述其思想文化价值和其在当下的意义,探寻道德根基,感悟家国情怀;第二册《名著原来这么好看:别样的〈红楼梦〉》剖析《红楼梦》的深层意蕴,分析其多元层叠的结构、多重皴染的隐喻表达、多义互映的悲剧主题,探寻其象征意蕴和矛盾世界。
为了实现目标,本书设置了不同板块,在书写过程中以“名著与生活”为切入点,重点突出“思考与联想”“拓展与延伸”等栏目,在“究底与寻根”栏目中分析名著背后所涉及的文化现象和深刻内涵,在“迁移与小试”栏目中印证读者对本章节的理解,拓展思维。
“名著与生活”:从真实生活情境中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获得亲身探索、研究的体验,生动有趣,激发思考。“思考与联想”:启发学生从不同视角、不同层面思考具体生活情境中的问题,搭建思维路径,寻找生活与经典名著内容相关联之处,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与名著相关。“究底与寻根”:探究经典名著的深刻意蕴,探寻其背后的文化心理、文化因素,体会阅读经典名著的重要意义。“拓展与延伸”:对与中学相关的《论语》知识进行拓展补充,发散学生的思维;挖掘文化价值,开阔学生视野,培育青年的爱国情怀,使其以更高的视角审视经典名著。“迁移与小试”:给出与本节知识相关的思考问题,预留思维空间,鼓励读者应用上述思考和感悟大胆迁移和实践。
这本有关名著阅读的书是力求严谨的,作为编写者的我们在阐释概念、解读思想、剖析意蕴的过程中都经过了深入思考,其中融入了诸多学术成果和前沿观点。这本书是在大量学术研究的基础上,结合中学生的年龄特点的再加工的成果。在编写过程中,我们以与生活关联的问题为导向,以问题解决为目的,以解读经典名著内涵为路径,引领读者走近经典,从而实现“化难为易、深度阅读”的目的。本书配合初高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进行学科拓展,从学生年龄特点出发,意在为学生提供一个思维提升的平台,拓宽学生的视野,并成为中学名著教学的有效补充。
本书的编写首先要感谢我们的同学们,正是大家在阅读经典名著的过程中敢于提出问题,勇于表达困惑,才激励我们有勇气去完成本书。
还要感谢为本书的编写提供素材的专业研究者们,我们只是在他们的基础上做了一件为学生化难为简的事情。
需要感谢的人太多,难免遗漏,在此向所有帮助过我们的人表达我们的敬意!
由于编者能力有限,书中难免有疏漏之处,敬请读者不吝指正。
名著是深邃的,这里有历史文化、道德哲学、人生智慧……
名著是丰厚的,这里有生命体验、审美观照、家国情怀……
名著原来这么好看,让我们翻开书页一起阅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