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前言

前 言

随着全球能源结构的转型和环境保护意识的提升,新能源汽车的推广与应用已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新能源汽车更是我国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的关键路径。然而,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尽管国家出台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等战略规划和相关政策法规,但在私人用车市场,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仍面临诸多挑战。市场需求的不确定性、产业链相关企业和个体顾客的观望态度,导致了新能源汽车私人用车领域早期的扩散瓶颈;随着补贴退坡,新能源汽车产业也逐步从政策导向转为市场导向,使得刚突破初期扩散瓶颈问题的新能源汽车又进入了下一个充满未知因素的扩散阶段。因此,深入研究新能源汽车的市场扩散机制,对于推动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能为其他汽车市场推广新能源汽车提供理论参考。

市场扩散作为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关键环节,不仅引起了政府和企业的广泛关注,也成为运营管理和创新扩散等领域的国际学术前沿议题。例如,Product and Operations Management和Manufacturing & Service Operations Management等顶级期刊上关于运营管理领域未来研究方向的探讨指出,新能源汽车及其应用将对传统的行业带来颠覆性影响,并成为运营管理领域的研究热点;MIS Quarterly上的研究也指出,随着车联网的扩大,基于智能网联汽车大数据的分析对于商业模式创新和交通管理将产生积极的影响。可见,对于新能源汽车运营管理的未来研究均基于其成功的市场扩散。此外,汽车的电气化、智能网联化促使新能源汽车成为一个多产业融合的产物,其市场扩散将是一个受到市场、产业、政策环境等不同层面因素影响的长周期动态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影响因素之间的多重并发因果关系、采纳主体的互动以及环境与采纳主体之间的信息反馈使得扩散的机制及模式更为复杂,这是已有基于产品视角的技术采纳研究与基于顾客视角的产品扩散研究所无法完全解释的。因此,本书对新能源汽车市场扩散机制的研究在丰富创新扩散理论的同时,也为后续更多产业融合技术的创新扩散提供了理论参考。

本书的主要特色包括:

(1)结合技术采纳研究与创新扩散研究的个体顾客与市场视角,对新能源汽车市场扩散问题进行了从微观到宏观层面的深入探讨。

(2)关注新能源汽车市场扩散过程的动态性以及影响因素之间的多重并发因果关系,为分析其市场扩散的复杂机制提供了新的视角。

(3)考虑了顾客模糊感知、顾客间口碑传播与外部政策干预的影响,为各类影响因素与新能源汽车市场扩散的关系提供了新的解释维度。

(4)采用了多方法结合的研究方式,包括建模(系统动力学)与实证(情景实验法、基于模糊集的定性比较分析方法)方法、定量(系统动力学、模糊逻辑)与定性(基于模糊集的定性比较分析方法)相结合的方法,有助于对新能源汽车扩散系统的复杂机理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

本书由叶绮文博士负责编写框架和拟定提纲,并负责对全书进行统稿和最终定稿。编写工作的具体分工为:叶绮文博士负责撰写第1章至第3章和结论部分;叶绮文博士和冯博教授共同完成第4章至第7章以及相关内容与前言部分的撰写。此外,本书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72102079)、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地区)合作研究项目(72310107001)支持,由华南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资助出版。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参阅了大量国内外相关的文献资料,在此谨对这些值得尊敬的专家和学者表示深深的感谢。鉴于作者水平有限,书中不妥之处在所难免,恳请同行专家、学者及广大读者不吝赐教,提出宝贵意见。

叶绮文 冯 博

2024年5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