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随着大数据、互联网、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主要特征的创新浪潮一浪高过一浪,现代科技正在推动社会变革和进步,同时也深刻影响着司法办案的模式、证据类型和证据规则。
随着数字化进程的推进,数字证据和数字取证技术在各类案件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数字取证作为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旨在通过科学的方法和技术手段,从海量的数字信息中提取、分析和鉴定与案件相关的电子证据,为案件的侦破和审判提供有力支撑。
本书是“数字取证”课程的配套实践教材,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实验的方式让学生亲自动手,掌握数字取证的基本技能和方法。全书在实验内容的安排上,既注重系统性,又强调实用性。在结构编排上,全书分为12章,每章围绕一个具体的数字取证主题设计若干小实验。通过实验步骤的详细讲解和实际操作案例的展示,使读者能够循序渐进地掌握数字取证的核心技术。本书内容全面,贴近前沿,既包含了数字取证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也涵盖了当前数字取证领域的最新技术和研究成果。全书的具体内容如下。
第1~4章主要介绍数字取证实验教学环境以及取证的基础操作,包括电子证据的获取、哈希计算、文件过滤、关键字搜索、元数据提取、数据恢复等核心技术。随着内容的深入,第5~10章聚焦于操作系统和痕迹分析,这些章节基于国际主流的Windows、Linux和macOS桌面操作系统,以及Android和iOS移动终端操作系统的基本原理、安全架构和痕迹特点,介绍不同操作系统中如何获取数据、回收站、最近执行的程序、最近打开的文件、注册表分析、日志分析和内存分析等核心取证知识点。第11章和第12章涵盖了智能穿戴设备取证、无人机取证、物联网设备取证等新兴领域的知识,并对数据加解密、数据隐藏和反取证技术等进行实践操作。
本书是兼具理论性和实践性的教材,书中所有实验案例均已集成到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环境中。希望本书可以帮助读者提升数字取证方面的专业技能和素养,也希望大家一起努力,为推动数字取证技术在我国的普及和发展,为我国司法公正和社会安全贡献一份力量。
本书由武汉大学陈晶、郭永健、熊翘楚三位老师精心编写。在撰稿和校对过程中得到了欧季成、皮浩、许伟、谢明聪、魏智煌、胡力和的大力支持,他们为本书第6章、第7章、第8章、第9章、第11章提供了初稿、素材和修改意见。限于作者水平,本书难免存在错误和不足,恳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也希望读者能够就图书内容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作者2024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