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前言

前言

自2023年起,人工智能领域迎来了爆发式发展,ChatGPT、豆包、通义千问和DeepSeek等优秀的大语言模型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它们凭借强大的语言理解能力和海量的知识储备,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也为教育领域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促使教育形态重塑。在此形势下,开发“AI+教育”的教材已成为教育发展的迫切需求,对培养适应时代发展的创新型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回顾当前市场上的人工智能教材,主要存在两种类型。一类教材侧重于人工智能理论的讲授,由于人工智能理论往往较为抽象、复杂,在实际的高职教学过程中,学生理解困难,导致教学效果不佳。另一类教材则聚焦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实践应用,例如AI生成图片、视频等内容。这类教材虽然具有一定的趣味性,但内容过于简单,许多操作学生通过短视频自学即可掌握,难以满足教学的深度和广度需求,无法真正实现育人目标。 

鉴于此,本书旨在填补市场空白,打破现有教材的局限性。编者精心设计教材内容,将人工智能的基本理论与实际应用有机结合。一方面,讲解线性回归、QLEARNING等重要的人工智能算法,为学生构建必备的理论基础; 另一方面,详细介绍生成式人工智能在办公、检索和编程等领域的应用,让学生能够学以致用。通过这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帮助学生全面掌握人工智能知识与技能。

本书具有如下特点。

1. 坚持立德树人,弘扬正能量

从任务、习题的选取和设计,到知识点和技能点的讲授,本书内容将爱国强国、遵纪守法、文明诚信等立德树人元素有机融入各章,弘扬正能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例如,第 4 章 “AI 检索” 中任务 44检索专升本高等数学复习资料,以参加专升本考试为例,引导学生度过阳光向上、积极进取的大学生活; 第 3 章 “AI 与办公” 中任务 31“大模型辅助排版‘我爱母亲河’”,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生态。

2. 任务式编排教材内容,践行先做后教的职教理念

本书以实际任务为驱动,将知识点巧妙融入各个任务中。每个模块都设置了多个具体任务,如在 “人工智能概述” 模块中,通过 “辨析常见应用的智能性”“拟合商品数量与总价的对应关系” 等任务,帮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对理论知识有一个感性认识,降低理论学习的难度。这种编排方式不仅符合职业教育学生的认知特点,还能有效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

3. 紧跟技术发展,内容与时俱进

人工智能技术发展日新月异,为了让学生接触到前沿的知识和技术,本书在编写过程中紧密关注行业动态。及时将大语言模型、智能搜索、AI辅助编程等最新技术成果纳入教学内容,详细介绍了通义千问、豆包、DeepSeek等大语言模型的使用方法和性能特点,以及智能检索图片、文档和文献的做法。同时,本书还对 AI辅助编程进行了深入讲解,让学生能够掌握最新的编程技术和工具,为未来的职业发展做好充分准备。

4. 注重实践操作,强化技能培养

本书强调实践操作的重要性,每个任务都配备了详细的操作步骤和实践案例,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所学知识。例如,在 “AI 与办公” 模块中,学生通过使用 WPS 的 AI 功能进行文档排版、表格处理和演示文稿制作,能够熟练掌握 AI 在办公领域的应用技巧; 在 “AI 辅助编程” 模块中,学生通过实际编写和运行 Python 程序,深入理解编程的基本概念和算法,提高编程能力。本书还设置了丰富的学以致用练习题和任务实践,帮助学生进一步提升实践技能。

本书由李新、杜少杰主编,王晓蓓、王雅玡、吴辛琼副主编。其中,李新确定了本书内容和编写体例,参与编写了模块3; 杜少杰参与确定本书编写体例,设计全文任务场景,编写模块1,参与编写模块2~模块5; 王晓蓓、黄锦参与编写模块3; 王雅玡、王肖凡参与编写模块2和模块4; 吴辛琼、张飞参与编写模块2; 徐燕、杜建辉参与编写模块5。全书由杜少杰统稿,李新审读全书。

在本书编写过程中,我们参考了众多图书、学术论文以及知乎、百度文库、微博、B 站等社交平台的科普性文章和视频,在此向相关作者表示衷心的感谢。由于编者水平有限,书中难免存在不足之处,恳请专家和读者批评指正。希望本书能够为人工智能教育提供有益的参考,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人工智能技术,为未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编者2025年2月

教学课件

职场应用实例

专业拓展模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