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书
在线购买
分享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前言序言
资源下载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

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与世界的经济联系越来越紧密,了解中国与世界的宏观经济运行态势,解读宏观经济政策背后的理论逻辑,充分理解中国与世界的宏观经济风向成为商业管理人员的日常工作需要以及社会大众的学习兴趣。“中国与世界经济”课程是清华经管MBA教育的核心基础课程之一。本书为该课程的配套教材。 本书内容涉及宏观经济体制与经济周期,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社会经济统计,宏观经济政策如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汇率与对外贸易政策以及国家的产业、能源环境、区域政策等。从总需求与总供给两个方面入手,通过分析消费、投资、净出口这三驾马车和促进生产力全要素及空间结构的变革与重组,配套三大宏观政策及改革,全面把握宏观经济的基本问题,分析中国与世界经济面临的难题以及解决这些问题的基本方法、措施和制度变革的思路。

刘玲玲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经济系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哲学博士,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博士后。主要研究领域包括:中国公共财政、税法和税制、宏观经济、农村经济与财政政策、转型经济与现代化理论、经济博弈论与财政体制的设计。主要讲授课程:公共财政学(本科生)、公共选择理论(研究生选修课)、中国与世界经济(MBA)。多次获得清华大学教学成果奖及优秀教师奖。

挑战与机遇:大国崛起进程中的中国与世界经济 2003年底,美国著名投资银行高盛公司,发表了题为《梦想——通往2050年之路》的报告。报告预测中国经济总量将会在2005年超过英、法,2007年超过德国,2016年超过日本,2041年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 现实情况是,2005年中国GDP总量超过了英国(2005年英国GDP总量是2.1万亿美元,中国是2.2万亿美元);2007年中国GDP总量超过了德国;2010年中国GDP总量超过了日本(2010年日本GDP总量为5.4742万亿美元,中国的GDP总量为5.8786万亿美元)。 2015年中国的GDP总量超过10万亿美元,人均GDP达到7800美元。如果未来中国经济增长速度年均达到6.5%以上,到了2020年,中国人口预计14.2亿,人均GDP将达到12500美元(相当于美国1980年人均GDP为1.26万美元的水平,当时美国人口为2.27亿。即进入了世界银行设定的高收入国家的门槛)。 同时,中国学者依据近年来经济社会发展状况,也做出未来20年或最快15年中国GDP总量或许超过美国的预测,但关键是中国经济社会能否保持可持续发展以及能否顺利完成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型。 从历史的视野观察,我们将世界各国实现工业化或现代化的过程大致分为三个阶段,即早期工业化、中期工业化和晚期工业化(即现代化)。西方少数国家以英美为例,早期工业化大体上走过了近百年的历程。20世纪初开始步入中期工业化这一历史阶段。我们认为,中期工业化它们跃过了三个台阶,即解决温饱阶段(大约人均GDP为1000美元)、初步的“小康”(...

暂无课件

暂无样章

暂无网络资源

扫描二维码
下载APP了解更多

目录
荐语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

第1章宏观经济体制1

1.1国民经济运行的三个层次1

1.2宏观经济体制9

1.3宏观经济周期与经济波动12

测试题14

第2章国民经济核算体系17

2.1两种核算体系17

2.2国民经济账户体系(SNA)18

2.3国民经济核算主要综合指标19

2.4我国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24

2.5当前突出的宏观经济问题27

测试题43

第3章国民经济统计47

3.1国民经济统计的意义及数类47

3.2价格指数50

3.3中国出现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的原因67

3.4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69

测试题82

第4章总供给与总需求87

4.1总供求构成87

4.2总供求平衡90

4.3总供求平衡的分析及政策97

4.4产业、能源环境和区域政策98

测试题111

本书是清华MBA核心特色课程教材,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紧扣中国与世界经济脉搏。作者该课程主讲教授,教学经验丰富,同时主讲大量高官培训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