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马中红
定价:65元
印次:1-1
ISBN:9787302444442
出版日期:2016.10.01
印刷日期:2016.10.28
图书责编:纪海虹
图书分类:零售
青年亚文化研究年度报告已是连续第四年推出了。细心的读者将会发现,这次的报告在构成上又有一些变化,并增添了一些新的类目。对一种有延续性的出版物来说,变与不变的关系处理是个难点,却也是一种动力。不管怎样,我们愿意以这样的方式汇集点点滴滴与大家分享,并见证我国青年亚文化研究的成长。
本年度报告在资料汇编方面,做了一些调整,调整的原则是增强资料的针对性、开阔性和原创性。这次的域外亚文化现象介绍方面,我们选取了越南。地缘的接近性可能会让我们更清楚地看到全球化背景下青年亚文化的异同及其发生规律。我们还分类列出了2015年域外亚文化研究的文献,当然只限于英语世界。我们希望以此提供资料线索,同时也勾勒出一个更具丰富性的“他者”,为我们的研究提供镜鉴的语境。网络表情作为网络语汇在青年人社交活动中的作用越来越大,因此,我们特别增添了“年度网络表情”,希望更多的人对网络表情问题予以关注和研究。“青年亚文化现象扫描”这个栏目,在文风上积极尝试了自由活泼的风格。青年亚文化大事记、年度热词等,基本保留原来的格局和面目。
青年亚文化研究年度报告已是连续第四年推出了。细心的读者将会发现,这次的报告在构成上又有一些变化,并增添了一些新的类目。对一种有延续性的出版物来说,变与不变的关系处理是个难点,却也是一种动力。不管怎样,我们愿意以这样的方式汇集点点滴滴与大家分享,并见证我国青年亚文化研究的成长。 第一,年度总报告。 本年度总报告关注青年亚文化研究领域主题的拓展和话语的碰撞,这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中国青年亚文化研究在走向开阔和纵深,同时也汇入了更多的声音,包括争议,而活力正来自这里。社交媒体与生活方式、青年亚文化叙事策略和审美风格、青年族群多元性别文化、新经济模式中的粉丝主体、“阶层—结构”理论研究模式……这些构成了本年度青年亚文化研究的多彩光谱。 第二,青年亚文化研究年度文选。 与往年相比,本次的年度文选依然比较多地集中于传播学、社会学、文化学,但是文艺理论、文学艺术批评领域的相关研究占据相当的比重。青年亚文化研究对跨学科研究,无论是在方法上还是主题上,都表现出越来越强的需求,尤其是社会科学向人文科学的延展与二者之间的打通,已经成为一种常态。值得一提的是,收入年度报告的论文的作者们,既有老面孔,又有新朋友,而新朋友明显增多,这意味着青年亚文化研究队伍在扩大。 第三,青年亚文化研究工作坊。 “工作坊”力求全面展示一个研究成果的“生产”过程——条件、目标、机制、环节、技术,而不仅仅是最终成果的呈现。2015年的工作坊选题是“青少年网络流行文化研究”,这一选题是苏州大学新媒介与青年文化研究中心承担的团中央重大项目的子课题,入选年度报告并非因为“近水楼台先得月”,而是因为,它从项目基础、前期...
——2015年青年亚文化研究论略马中红
社交媒体与青少年生活方式转变
青年亚文化的叙事策略和审美风格
青年族群的多元性别文化研究
新经济模式中粉丝主体的多元性
重返“阶层—结构”的亚文化理论研究模式
青年亚文化研究年度文选
熟悉的陌生人:
青年群体网络人际关系的一种类型张娜
一、 研究背景
二、 研究方法
三、 熟悉的陌生人的概念解析以及特质
四、 熟悉的陌生人: 认同、归属与亲密的建构
五、 总结与讨论
青春片新怀旧: 当爱变成信仰
——当今文化生产的“多语性失语症”周志强
一、 “卑恋情结”与理想主义的激情剩余
二、 “情感偏执狂”: 三种卑恋怀旧的文化逻辑
三、 青春文化的“多语性失语症”
作为“异己之物”的青春赵静蓉
一、 被悬置与被他者化的历史
二、 青春是一种创伤记忆
三、 青春怀旧的伦理意味
萌: 当代视觉文化中的柔性政治吴明
一、 日本御宅族文化中的“萌”
二、 “萌”在当代中国的改变
三、 “萌”与“可爱”的区别
四、 作为柔性暴力的“卖萌”
五、 结论
网络涂鸦中的身体重塑与“怪诞”狂欢杜丹
一、 问题的缘起: 涂鸦、虚拟空间与身体“替身”
二、 身体的重塑: 角色降格与虚构“小叙事”
三、 怪诞的狂欢: 对抗与“笑”(诙谐)
四、 结论及反思
新世纪以来华语青春片中的“宅男”形象聂伟肖东祺
一、 华语影像中边缘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