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定价:59元
印次:1-2
ISBN:9787302633068
出版日期:2023.05.01
印刷日期:2024.08.06
图书责编:付弘宇
图书分类:教材
本书融汇了编者在软件需求领域多年来从事研究和教学工作的经验,重点介绍软件需求工程领域研究者三十余年沉淀的经典方法和编者在近十余年探索中获得的新认知。全书分为12章,第1、2章分别为软件需求工程概述和软件需求过程的介绍,第3~7章介绍主要的软件需求工程方法,包括面向目标的方法、面向主体的方法、问题驱动的方法、面向情景的方法、基于环境建模的方法; 第8~12章分别讲解质量需求分析、形式化需求规约和验证、时间需求分析、敏捷开发中的需求活动和新时代的需求工程。 本书配套PPT课件、教学大纲等教学资源,可以作为高等院校软件工程相关专业高年级本科生或研究生“软件需求工程”相关课程的教材或参考书,也可以作为软件工程领域研究人员、软件需求工程实践者及对此领域感兴趣的普通读者的参考书。
金芝,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IEEE/CCF/AAIA Fellow,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现任北京大学高可信软件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兼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软件工程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计算机学会系统软件专业委员会主任、《软件学报》执行主编、《计算机学报》副主编及其他多个国内外期刊的编委。发表论文两百余篇,4次获得 ACM 杰出论文奖,出版专著3部。研究领域包括:软件需求工程、知识工程、知识/数据驱动的软件工程等。
前言 随着互联网向人类社会和物理世界的全方位延伸,一个万物互联的人机物融合泛在计算时代正在开启,新的应用需求也日益涌现,大到国家治理、智慧城市,小到智能家居、智能网联车引擎控制系统。软件作为这些系统中承担中枢协调控制的部件,成为各行各业越来越重要的基础设施。软件是实现这些系统的行为规划和交互协调的关键部件,多姿多彩的人机物融合世界也正是通过软件来构造和定义。什么样的软件,或者说具备何种能力的软件,才能担此重任,成为合格的“中枢协调控制部件”?如何从期望的应用场景中定位待开发软件系统的能力边界和范围?这是成功开发人机物融合系统首先要回答的问题。 软件需求工程的目标是识别现实世界中待解决的问题、可改进的方面、可把握的机会,认知问题的范围,并明确刻画出需要通过软件技术有效解决的目标问题,设计出解决方案,并分析、确认方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换言之,软件需求工程的任务就是观察现实世界的机会和问题,识别定位其对软件技术的需求,分析和建模对期望构造的软件系统的需求(需要具有的能力和需要满足的性质等),验证和确认这些软件需求并对其进行管理,以便支持后续的软件开发和变更。 软件需求工程对目前正在蓬勃发展的人机物融合系统来说尤为重要。第一,从支撑人机物融合计算场景的现有系统来看,系统规模和复杂性显著增加,有必要在需求阶段控制其复杂性; 第二,软件与硬件、软件与人之间交互的紧密性和持续性,使得软硬件协同建模分析和对人的意图的分析成为必需; 第三,人机物融合系统将运行在开放和不确定环境中,软件需要具有应对交互环境的动态变化性和不确定性的能力; 第四,人机物融合系统内生的...
第1章软件需求工程概述
1.1什么是软件需求工程
1.1.1软件需求案例
1.1.2软件需求开发
1.1.3软件需求工程任务抽象
1.2需求工程为什么有用
1.2.1功能需求与非功能需求
1.2.2需求干系人
1.2.3为什么需要需求工程
1.3为什么强调环境
1.4软件需求工程是否需要方法学支撑
1.4.1需求开发的复杂性
1.4.2方法学的作用
1.5本书导读
参考文献
第2章软件需求过程
2.1需求过程模型
2.1.1迭代式需求过程模型
2.1.2敏捷需求模型
2.2需求开发活动
2.2.1需求获取
2.2.2需求分析和磋商
2.2.3需求文档化
2.2.4需求验证
2.3需求管理
2.3.1需求变化溯源
2.3.2需求变更管理
2.3.3需求追踪
2.4小结与讨论
2.5思考题
参考文献
第3章面向目标的方法
3.1概述
3.1.1目标的分类
3.1.2目标的层次
3.1.3目标的作用
3.2目标建模元素
3.2.1目标的表示
3.2.2目标的精化
3.2.3其他概念
3.3基于目标的需求分析
3.3.1目标建模
3.3.2目标障碍分析
3.3.3对象识别
3.3.4主体职责分配
3.3.5最优方案选择和目标操作化
3.4工业界应用
3.5小结与讨论
3.6思考题
...
2. 本书通过预约挂号系统、智能家居系统等多个实例,系统性地讲解软件需求工程的典型方法及其应用实践。
3. 以金芝教授为代表的本书编者为软件需求工程领域的资深学者和教师,将其深耕领域几十年的心得和成果融于本书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