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改编与读者接受
本书深入分析中国读者怎样阅读外国小说中译本,也描绘了翻译和改编作品在当代中国的接受史。

作者:陈德鸿

丛书名:翻译与跨学科学术研究丛书

定价:98元

印次:1-1

ISBN:9787302551409

出版日期:2020.07.01

印刷日期:2020.07.24

图书责编:白周兵

图书分类:学术专著

电子书
在线购买
分享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前言序言
资源下载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

承载着作者过去二十年来对翻译与阅读理论之间关系的思考。由于阅读理论与接受理论密不可分,所以在分析中国读者怎样阅读外国小说中译本的时候,作者也是在描绘翻译小说在中国的接受史。书里着重分析了从十九世纪中叶到二十世纪末之间出现的多个译本,因而在某种程度上它也是中国现代翻译小说接受史的剪影。不过,它与一般翻译史的不同之处,在于其内容还涵盖了多种翻译变体,如自由译、改编、撮译、重写和抄译。

香港岭南大学翻译系教授,美国印第安纳大学博士。前任香港翻译学会会长、《翻译季刋》主编、《现代中文文学学报》创刊主编。著作包括:《中文翻译小说的读者、阅读及接受》(2010)、《二十世纪中文翻译理论》(2004)、《中华文学经典的翻译与传播》(2003),学术论文曾发表于《哈佛亚洲研究》《译者》《比较文学研究》《东方文化》等期刊。刚于2018年获得香港教资会的杰出学者奖。

“翻译与跨学科学术研究丛书” 总序 翻译活动对人类社会发展所起到的重大作用已是学界之共识。仅以中国近、现代史为例,翻译活动直接影响到中国现代性的形成。近代一些思想家,如严复、林纾、梁启超、鲁迅等,无不以翻译为利器,改造社会,改造国民,改造文学,改造语言。 然而,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中国的翻译研究大多还停留在语言分析层面,在国际上相对滞后。 20世纪 90年代前,有关翻译研究的论文主要探讨翻译技巧,从文化和意识形态等更宽阔的视野来研究翻译的学术论文寥若晨星。曾经一时,人们谈中国译论,必言“信、达、雅”,谈论西方译论,离不开奈达与功能对等。 90年代后,大量西方的翻译理论被译介到中国,语言学派、功能学派、诠释学派、结构学派、文化学派等,这些理论大大推动了中国翻译研究与国际接轨。 21世纪初,全球化给中国翻译研究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全国的翻译研究方向博士、硕士研究生数以千计,一批翻译系、所或翻译研究中心在高校成立,西方翻译学术名著得到大量引进,翻译研究著作得到大量出版,海峡两岸暨香港、澳门的翻译学刊增至 10种之多,有关翻译的国际学术交流日益昌盛。 正是在这样一个背景下,我们决定选编“翻译与跨学科学术研究丛书”,旨在结集出版近年来海内外有关翻译或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入选作品均具有开阔的学术视野,有较强的原创性和鲜明的特色,史料或语料翔实,研究方法具有可操作性,在更深更广的层面上揭示翻译的本质。本丛书所收著作须经丛书编委评审通过。我们期望这套书的编选和出版能够为打造学术精品、推动我国翻译与跨学科的发展起到积极、实际的...

暂无课件

样章下载

暂无网络资源

扫描二维码
下载APP了解更多

目录
荐语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
目录

绪论...................................................................1

阅读热潮

第 1章.接受的轨迹:20世纪 80年代外国小说的中译 .........................13

第 2章阅读经典的普罗大众:论《尤利西斯》中译本的“盛行” ...............23

第 3章.世纪之交的“新读者”:网上翻译的《哈利 ·波特》 .................31

第 4章.阅读全球:作为消费者的读者与“村上春树翻译现象” .................43

阅读策略

第 5章. 翻译史描述者与“比较阅读”的实践及理论 ..........................75

阅读操纵

第 6章.翻译的边际:东西方的传统与现代(主义)改写 .......................101

第 7章.自由译:阅读晚清《伊索寓言》的译本 ...............................117

第 8章.语境重构的诗学:《道林 ·格雷的画像》之中文改写的互文性 ...........137

阅读中国

第 9章. 阅读中国“狂人”:竹内好翻译哲学之三重角度综合分析................157 

第 10章.学术写作中(隐藏)的翻译:“小说”概念的改写与美国汉学 ...........173

参考文献..........................................................

本书是由罗选民主编的“翻译与跨学科学术研究丛书”的最新学术创获。作者陈德鸿教授作为中国香港在翻译研究与教学方面的重要代表人物,从20世纪开始在国际顶尖学术刊物及出版社著书立说,积极开辟并拓展翻译研究新领域,在国际学术舞台发出中国学者的声音。2000年,陈教授与张南峰教授合编了《西方翻译理论精选》,介绍西方具有代表性的翻译理论著作的中译论文;2004年,陈教授出版了Twentieth-Century Chinese Translation Theory: Modes, Issues and Debates一书,为西方世界翻译并介绍了中国20世纪重要的翻译理论著作。
本书借鉴了文学研究和文化研究的方法以及读者反应和读者接受领域的研究成果,以崭新的视角探讨了文学作品的翻译、改写以及译入语读者的接受情况,填补了这一领域研究的空白,开辟了翻译研究的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