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韩宗英、朱钰
定价:59元
印次:1-2
ISBN:9787302582670
出版日期:2021.08.01
印刷日期:2023.02.08
图书责编:施猛
图书分类:教材
《金融科技》是作者多年金融工作和教学工作经验的结晶。全书以金融理论和现代科技为主线,系统地介 绍了金融科技的基础理论知识,在结构上分为基础篇、技术篇、应用篇三个部分,多维度、多视角地 分析了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 人工智能等技术在金融传统领域和金融新兴公司的应用,并对金融 科技营销和金融科技监管的实际应用进行了详细阐述。 《金融科技》整体上呈现了从宏观到微观,再从微观到宏观的逻辑架构,既可以作为高等院校金融类、经济 类及相关专业的教材,也可以作为金融机构的培训教材。
韩宗英,教授,辽宁大学金融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长期从事“商业银行经营管理”、 “货币银行学”的教学工作,并有较深的造诣,先后主编《商业银行市场营销》中国金融出版社、《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清华大学出版社、《金融基础知识》人民邮电出版社、《金融服务营销项目教程》清华大学出版社、《银行信贷项目化教程》清华大学出版社等十几门教材,并再版多次,其中《金融基础知识》人民邮电出版社,被列为国家“一二五规划教材”。
前言 科技与金融相结合的金融科技,正在以如火如荼之势对传统金融的业态进行深刻改造,为传统金融机构赋能,涉及金融领域的方方面面。纵观金融科技的发展历史,我们不难发现,IT的进步驱动着金融业的形态不断升级和革新,不仅服务范围越来越广,服务效率越来越高,而且服务体验也越来越好。 早在2015年,我国政府就已经将人工智能纳入国家战略发展规划当中,并且明确提出要重点发展大数据驱动的类人智能技术方法,推动科技与金融融合; 2017年,我国还成立了金融科技委员会,专门研究规划和统筹协调金融科技工作。 金融科技是跨越互联网知识、信息技术以及金融等学科的新型领域,在业态模式、政策法规、监管方法等方面一直处于不断发展、演变之中,这导致了目前已出版的相关专著、教材对金融科技相关概念的解释和理解无法与现行的政策法规相一致,市场上关于金融科技的书籍也是参差不齐,深浅不一,或偏于计算机技术,或侧重于案例堆积。 碎片化、快餐化的知识不能帮助读者系统化地掌握金融科技基础知识以及正确理解国家出台的一系列法律法规和监管政策。 基于此,编者紧跟国家对于金融科技的政策导向与法规,根据几十年的金融教学、实践经验,用三年的时间完成了《金融科技》的编写,以期为培养出更多的金融科技人才贡献一份力量。 《金融科技》将金融知识、互联网知识、营销知识、金融科技知识融合一体,从内容上可以 划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为基础篇(共两章):第一章“金融科技概述”、第二章“大数据”。这部分是金融科技的基础知识部分,也是全书的总括,主要对金融科技的发展路径、核心技术、金融科技在金融行业的应用进行了入门介绍。...
第一部分 基础篇
第一章 金融科技概述
第一节 金融科技的发展路径 2
一、金融科技的起源及发展 3
二、金融科技的内涵与主体 4
三、金融科技对金融业的影响 6
四、我国金融科技发展历程 8
五、金融科技的发展趋势 9
第二节 金融科技核心技术 12
一、互联网技术 13
第二章 大数据
第一节大数据概述 42
一、大数据含义、意义与技术 42
二、大数据的特征 46
三、大数据的类型 48
四、大数据在金融领域的应用 50
第二节 大数据风控体系 51
一、金融大数据服务领域 53
二、分布式技术 16
三、大数据技术 18
四、人工智能技术 20
五、生物识别技术 21
第三节 金融科技在金融行业的应用 22
一、金融科技在业务发展上的应用 23
二、金融科技在风险管理中的应用 26
三、传统金融业务的科技革命 29
二、建立大数据金融风控体系 54
三、征信大数据链框架构建 56
第三节 大数据风控模型 59
一、大数据风控建模原理 60
二、大数据模型构建内容 60
三、建立风控模型的步骤 63
四、调整数据模型 67
二、贷中监测环节 74
第四节 大数据风控的应用场景 69
一、贷前评估环节 69
... 查看详情
1. 内容上注重实用性 本书以财经类金融专业学生的需求为出发点,选取了大量国内外的**资料,系统梳理了金融科技的产生、成长、发展和监管,体系更加完善,内容更加新颖,并且每章配有“综合练习”及“实战演练”,方便学生课后复习。本书亮点在于突破单纯理论介绍的传统模式,侧重于将理论和实际案例相融合,加强案例教学和技能实训,将学习、探究、实训、拓展有机结合。
2. 形式上强调趣味性本书编写方法上着力将金融科技的专业知识,以平实、通俗易懂的语言和图形展现出来,力求生动、浅显,使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枯燥的原理形象化、零散的问题系统化,且不失科学性和系统性。每一节都从通俗易懂的“引导案例”开始,逐步导入金融科技的理论知识,并设置了“视野拓展”“案例分析”“教学互动”模块,力求使抽象、生涩的知识直观化、形象化,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本书配套有课件、电子教案、视频案例、习题及习题答案、模拟试卷等资料,获取方式参见前言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