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定价:298元
印次:1-1
ISBN:9787302644378
出版日期:2023.12.01
印刷日期:2023.12.06
图书责编:刘洋
图书分类:零售
本书是OPPO研究院的5G技术专家和国际标准化代表共同编著的一本5G技术的书籍。本书不仅介绍了5G NR标准的基础版本—R15,也介绍了包含URLLC、非授权频谱通信、非地面网络、定位技术、广播多播等5G增强技术标准版本—R16和R17。本书的特色是深入地介绍了从无到有、由粗到细的5G技术方案遴选和标准形成的过程,不仅可以作为从事5G研发人员的工具书,也可以作为高校、企业中要投身5G-Advanced及6G研究的学生和研究人员的参考书。
"OPPO研究院成立于2018年3月,是引领前沿技术研究,代表OPPO公司在学术、标准和应用研究方面**水平的组织。OPPO研究院总部位于中国深圳,包括分设于中国、美国、日本、以色列的六大研究所。在语音语义、计算机视觉、数据智能、情境智能、材料科学、电源科技、标准协议、软件架构、硬件架构九大技术领域开展前端研究。其使命是洞察用户未来生活方式,构建OPPO公司的核心技术能力,成就怦然心动的产品与服务体验。OPPO研究院标准研究部成立于2015年,负责标准协议研究,研究方向涉及5G/5G-Advanced/6G、短距离技术、物联网平台技术、视频编解码等多个关键领域。累计向3GPP提交标准文稿超过9000篇,对5G国际标准制定做出了贡献。在全球四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申请了超过5700族5G发明专利,在ETSI已声明了超过2900族5G标准专利。沈嘉:OPPO研究院标准研究部蜂窝技术专家。自2005年开始参与4G、5G国际标准化工作,获2016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出版有《3GPP长期演进(LTE)技术原理与系统设计》一书。杜忠达:OPPO研究院标准研究部蜂窝标准专家,高级工程师。自2005年开始参与4G、5G国际标准化工作。和他人合著的《5G无线系统设计与国际标准》一书获得中国工信出版传媒集团2020年优秀出版物专业类一等奖。张治:OPPO研究院标准研究部中微子实验室主管。香港大学博士,有超过10年的3GPP 标准化和研究工作经验,作为OPPO公司的主要代表全程参与了5G NR RAN1、RAN4标准化过程。石聪:OPPO研究院标准研究部以太实验室主管。北京邮电大学博士,有超过10年的3GPP 标准化和研究经验,作为OPPO的主要代表全程参与了5G NR 高层协议标准化过程。杨宁:OPPO研究院标准研究部部长。北京邮电大学博士,高级工程师,从事5G核心标准以及相应增强技术的研究工作,输出数百项专利及标准化提案。唐海:OPPO研究院通信标准总监。曾就职于大型运营商和通信网络设备商,自2005年开始参加4G、5G国际标准化工作,曾任3GPP RAN全会副主席。"
序言 第四代移动通信(4G)技术有力支持了移动互联网业务的快速发展,为消费者的生活工作提供了空前的便利,已成为迄今最成功的一代移动通信技术。而第五代移动通信(5G)除了进一步提升移动互联网的带宽外,还扩展了高可靠低时延(URLLC)、大规模机器通信(mMTC)等更多应用场景,可望打造一张应用于千行百业的移动物联网,对通信基础设施与经济社会各方面的深入融合产生深远意义。 5G国际标准自2015年底开始起草,在2018年首先完成了以增强移动宽带(eMBB)为核心的第一版本——R15版本,2020年又完成了包含URLLC、V2X、非授权频谱通信等重要垂直行业功能的增强版本——R16版本,2022年又在R17版本中在轻量级终端、高精度定位、非地面通信等方向进行了增强。这三个版本构成了5G国际标准的核心,将在未来10年在全球广泛部署,国内外大量通信技术人员也陆续投入5G设备、终端、应用的研发及5G网络的规划、部署、运维工作。这些人员都需要对5G技术和标准有深入透彻的理解,5G技术也将成为今后一段时间高校和研究机构通信专业的教学和研究重点。而从R18开始,3GPP将转而制定更具前瞻性的5G-Advanced标准。因此在5G R17标准完成之际,编写、出版介绍5G标准,尤其是包含R15、R16和R17版本的完整的技术专著,是非常必要和亟需的,对5G领域的技术研究、设备开发、系统部署和业务运营都能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对未来的B5G、6G预研也可以提供重要的参考。 本书的主要特点是没有局限于对5G标准的简单解释,书中不仅介绍了5G标准化的结果,而且基于作者的参会经历,深入剖析了5G标准化的...
第1章 概述沈嘉 杜忠达 刘文东
1.1 NR相比LTE的增强演进 2
1.2 NR对新技术的取舍 9
1.2.1 NR对新参数集的选择 9
1.2.2 NR对新波形技术的选择 10
1.2.3 NR对新编码方案的选择 11
1.2.4 NR对新多址技术的选择 12
1.3 5G技术、器件和设备成熟度 13
1.4 R16增强技术 15
1.4.1 MIMO增强 15
1.4.2 URLLC增强——物理层 16
1.4.3 URLLC增强——高层 17
1.4.4 UE节能增强 17
1.4.5 两步RACH接入 17
1.4.6 上行频段切换发送 18
1.4.7 移动性增强 18
1.4.8 MR-DC增强 18
1.4.9 NR-V2X 19
1.4.10 NR非授权频谱接入 19
1.5 R17增强技术 20
1.6 小结 25
参考文献 25
第2章 5G系统的业务需求与应用场景田文强
2.1 业务需求与驱动力 27
2.1.1 永恒不变的高速率需求 27
2.1.2 垂直行业带来的新变化 28
2.2 5G系统的应用场景 29
2.2.1 增强型移动宽带通信 30
2.2.2 超高可靠低时延通信 30
2.2.3 大规模机器类通信 31
2.3 5G系统的性能指标 31
2.4 小结 34
参考文献 34
第3章 5G系统架构杨宁 甘露 熊丽辉
3.1 5G系统侧网络架构 35
3.1.1 5G网络架构演进 35
3.1.2 5G网络架构和功能实体 36
3.1.3 5G端到端协...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通信工程学院前院长,教授 沈八中
东南大学副校长,教授 金石
中国移动集团首席专家,3GPP RAN1工作组副主席 徐晓东
联袂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