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汪建
定价:44.5元
印次:1-3
ISBN:9787302155515
出版日期:2007.11.01
印刷日期:2013.07.25
图书责编:盛东亮
图书分类:教材
本书系统地介绍了电路理论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分析方法。全书共分上下两册15章。上册内容包括: 电路的基本定律和电路元件; 电路分析方法——等效变换法、电路方程法、运用电路定理法; 正弦稳态分析; 谐振电路与互感耦合电路。下册内容包括: 三相电路; 非正弦周期性稳态电路分析; 双口网络; 暂态分析方法——经典分析法、复频域分析法、状态变量分析法; 均匀传输线的稳态分析和暂态分析; 非线性电路分析概论。 从培养学生分析、解决电路问题的能力出发,通过对电路理论课程中重点、难点及解题方法的详细论述,本书将基本内容的叙述和学习方法的指导有机融合,例题丰富,语言严谨流畅,便于自学。 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电气、电子类专业电路理论课程的教材,也可供有关科技人员参考。
电路理论是电类各专业重要的技术基础课。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习者懂得电路的基础理论,掌握电路分析的基本方法,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及今后从事电类各学科领域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毋庸置疑,在电类专业领域的学习、研究过程中,电路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至关重要,因此,学好这门课程的重要性不容低估。 电路理论的内容丰富,知识点多,概念性强。学习本课程不仅要具有良好的物理学有关内容的基础,也需要掌握高等数学的相关理论。可以说,清晰的物理概念和扎实的数学基础是学好电路理论的基本保证。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高等数学的理论在工程专业领域的应用方法,可以体会到数学工具在研究和解决专业理论和工程实际问题时的重要作用。 学生对本课程内容的掌握,可归结为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求解具体电路的能力。而这一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有赖于对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准确理解,对基本方法的熟练掌握。因此,在本书的编写中,除参照高等学校对“电路”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兼顾电气类和电子类专业的需要,突出对基本内容的叙述外,还刻意加强了对学习方法特别是解题方法的指导。具体的做法是: (1) 强调对基本概念的准确理解。对重点、难点内容用注释方式予以较详尽的说明和讨论; 对在理解和掌握上易于出错之处给予必要的提示。 (2) 重视对基本分析方法的训练和掌握。对各种解题方法给出了具体步骤,并用众多实例说明这些解题方法的具体应用,且许多例题同时给出多种解法,供读者比较。 (3) 注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善于灵活运用基本概念和方法分析解决各种电路理论问题的能力。在每一章的最后均安排有“例题分析”,通过对一些典型的或综合性较强、具...
1.1电路的基本概念
1.2电流、电压及其参考方向
1.3功率和能量
1.4电路的基本定律——基尔霍夫定律
1.5奇异函数及波形的表示法
1.6电路元件的分类
1.7电阻元件
1.8电容元件
1.9电感元件
1.10独立电源
1.11受控电源
1.12运算放大器
1.13例题分析
习题
第2章电路分析方法之一——等效变换法
2.1等效电路和等效变换的概念
2.2电阻元件的串联和并联
2.3电阻元件的混联
2.4电源的等效变换
2.5无伴电源的转移
2.6线性电阻的形连接和△形连接的等效变换
2.7受控电源的等效变换
2.8求入端等效电阻的几种特殊方法
2.9动态元件的串联和并联
2.10例题分析
习题
第3章电路分析方法之二——电路方程法
3.1网络图论的基本概念
3.2有向图的矩阵描述
3.3电路方程中的独立变量
3.4基尔霍夫定律的矩阵表示式
3.52b变量分析法
3.6支路分析法
3.7节点分析法
3.8网孔分析法
3.9回路分析法
3.10割集分析法
3.11对偶原理和对偶电路
3.12例题分析
习题
第4章电路分析方法之三——运用电路定理法
4.1叠加定理
4.2替代定理
4.3等效电源定理
4.4特勒根定理
4.5互易定理
4.6最大功率传输定理
4.7中分定理
4.8例题分析
习题
第5章正弦稳态电路分析
5.1正弦交流电的基本概念
5.2正弦量的相量表示
5.3基尔霍夫定律的相量形式
5.4RLC元件伏安关系式的相量形式 ...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