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路与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第2版)
一流本科课程!教育部高等学校电子信息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规划教材!微课视频+教学课件+教学大纲+思维导图!

作者:杨凌主编 高晖 张同锋 杜娟副主编

丛书名:高等学校电子信息类专业系列教材·新形态教材

定价:59元

印次:2-5

ISBN:9787302593621

出版日期:2022.04.01

印刷日期:2025.01.20

图书责编:盛东亮

图书分类:教材

电子书
在线购买
分享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前言序言
资源下载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

本书较为精练地整合了“ 电路理论” 和“ 模拟电子技术” 两门课程, 主要内容 包括:绪论、 直流电路、正 弦交流电路、 常用半导体器件、 放大电路基础、 集成运算放大器、 负反 馈及其稳定性、 集成运 算放大器的 应 用、 直流稳压电源、 在系统可编程模拟器件及其开发平台。 本书在内容选取上本着“ 电路” 为“ 模拟电子技术” 服务的原则, 兼顾深度和广度, 力求具有较宽的覆盖 面并保证合理的深度;注重基础理论的同时兼顾技术的先进性;体系结构新颖, 文字简练流畅;例题和习 题富有思考性和启发性, 并在书后附有部分习题参考答案。 本书适合作为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人工智能、 机械电子工程等专业的“ 电路与模拟电子技术” “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 等课程的教材, 也适合作为高等职业院校电子类专业相关课程的参考教材。

杨凌:兰州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教育部高等学校电子信息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协作委员,兰州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评议专家,陕西省科技计划评审专家,甘肃省科技评价及奖励评审专家,兰州大学“䇹政基金”项目指导教师。长期从事通信与信息系统、信号与信息处理、非线性电路等领域的教学和研究工作。讲授研究生课程“机器学习”,本科生课程“电路分析”“模拟电子线路”“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自动控制原理”等,其中“模拟电子线路”课程获批省级一流本科课程。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主持或参与国家及省部级科研项目10余项,出版教材3部,获教学成果奖4项。

前言 本书是在第1版使用的基础上,密切跟踪学科发展态势,充分考虑人工智能等专业相关课程的教学需求,并广泛听取多所院校用书师生的反馈意见,总结提高、修改增删而成的。 除继续保持第1版的特点外,在修订时,本着“必需”和“够用”的原则,制定了“精选内容,优化体系; 保证基础,体现先进; 突出应用,利于教学”的修订方针。特别注重进一步处理好教材内容“经典与现代”“理论与工程”“内容多与学时少”的关系,力求使第2版更具系统性、先进性和适用性。具体工作如下: (1) 增加了绪论,使读者更为清晰地了解课程所涵盖的电路理论以及电子科学技术的发展脉络。 (2) 削弱基本放大电路的知识内容,将5.5节、5.7.3节和5.7.4节标记为选讲内容。 (3) 进一步突出集成电路,如在第5章中增加5.6.5节内容,介绍集成功率放大器的相关知识。 (4) 加强反馈理论与技术,将第7章的标题更改为“负反馈及其稳定性”,同时增加7.6节内容,介绍负反馈放大电路的稳定性问题。 (5) 弱化与非电专业相关性较小的电路知识,将有源滤波电路(8.2节)的内容标记为选讲内容。 (6) 以Multisim 14为例,重新修订附录A的内容,介绍Multisim 14的新增仿真功能。 (7) 除提供全部章节的课件外,针对课程的重点和难点内容,制作了27个微课视频,第2版以新形态教材呈现。 书中标记为“※”的内容可供使用本书的师生灵活选用。 本书由杨凌任主编,高晖、张同锋和杜娟任副主编。本书的出版获得兰州大学教材建设基金资助,作者在此深表感谢。 由于作者水平有限,书中不妥之处在所难免,敬...

目录
荐语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

目录

第1章绪论

1.1电路理论概述

1.1.1历史的回顾

1.1.2电路分析方法

1.2电子科学技术发展简史

1.3电信号与电子系统

1.3.1电信号

1.3.2电子系统

1.4模拟电路和数字电路

思考题与习题

第2章直流电路

2.1电路的基本概念

2.1.1电路的组成

2.1.2实际电路和电路模型

2.1.3电路中的基本物理量及参考方向

2.2电路的基本定律

2.2.1欧姆定律

2.2.2基尔霍夫定律

2.3电源的工作状态

2.3.1带载工作状态

2.3.2开路(空载)状态

2.3.3短路状态

2.4受控源

2.5电路中电位的计算

2.6复杂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

2.6.1叠加原理

2.6.2等效电源定理

2.6.3含受控源电阻电路的分析

※2.6.4非线性电阻电路的分析

思考题与习题

第3章正弦交流电路

3.1交流电的基本概念

3.1.1正弦交流电的三要素

3.1.2正弦交流电的相位差

3.1.3正弦交流电的有效值

3.2正弦量的相量表示方法

3.2.1用旋转相量表示正弦量

3.2.2相量图

3.2.3正弦交流电路的相量分析方法

3.3交流电路中的基本元件

3.3.1电阻元件

3.3.2电感元件

3.3.3电容元件

3.4单一参数的正弦交流电路

3.4.1纯电阻电路

3.4.2纯电感电路... 查看详情

教学资源:
 微课视频
 教学课件
 教学大纲
 思维导图
本书特色:
本书基于成果导向教育(OBE)理念,以学生学习成果为导向组织内容,体现知识、能力与素质的有机结合。全书以“模拟电子技术”为主线,本着“必需”和“够用”的原则凝练电路理论的核心知识,形成了适用于人工智能等新专业的少学时“电路与模拟电子技术”教材体系。内容选取兼顾经典与现代理论,深度和广度并重,从电路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出发,重点阐述模拟电子电路和系统的分析思路、设计方法及工程应用,培养学生分析实际问题,并运用所学知识对模拟电子电路的工程问题进行表达和建模的能力。同时,密切跟踪模拟电子技术的**发展态势,启迪学生的创新思维,引导学生进行深度学习。
    体系新颖  针对人工智能等电子信息类新专业,总结凝练原属于“电路理论”和“模
拟电子技术”两门课程的知识内容,构建新颖的少学时教材体系。
    逻辑清晰  注重知识内容的前后逻辑性,从理论到工程,从分立到集成,章节安排上
避免内容的倒置,促进知识的“正迁移”,防止“负迁移”。
    叙述精练  充分利用图、表等形象化的语言描述电路的拓扑结构,介绍分立元件电路,通过例题讲解经典电路的分析方法及性能特点,对问题的阐述更为精练。
    启迪创新  针对重点及难点设计Multisim仿真内容,并引入模拟可编程器件及其开发平台,旨在引导学生进行深度学习,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