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郑南宁
定价:139元
印次:2-4
ISBN:9787302638148
出版日期:2023.10.01
印刷日期:2025.06.11
图书责编:王芳
图书分类:教材
本书针对高等学校人工智能本科生专业人才培养的专业内涵、定位和知识体系,设置了数学与统计、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工程核心、人工智能核心、认知与神经科学、先进机器人技术、人工智能与社会、人工智能工具与平台等专业课程群,重点介绍了八大课程群中各课程的概况和知识点,为培养具有科学家素养的工程师奠定知识和能力的基础。基于第一版,保持人工智能本科专业知识体系与时俱进,使其课程设置跟上时代的进步。将人工智能领域的**知识和前沿技术融入教学内容。 本书可为各类学校人工智能专业构建宽口径、学科交叉课程体系提供参考和引导示范,同时也可为研究生相关课程体系建设和专业学习提供指引。
郑南宁,中国工程院院士,西安交通大学教授、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研究所所长、视觉信息处理与应用国家工程实验室理事长,IEEE Fellow。现任中国自动化学会理事长,国际模式识别协会(IAPR)理事会成员,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联盟常务副理事长,科技部新一代人工智能战略咨询委员会专家组副组长,曾任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即“863计划”)信息领域首席科学家。从事计算机视觉与模式识别、人工智能系统及其先进计算架构等研究,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两项(1991年、1996年)、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2007年)、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2016年)。曾获“做出突出贡献的留学回国人员”(1991年)、 “中国青年科学家奖”(1996年)等荣誉称号; 1995年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2000年其研究团队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首批创新研究群体项目资助,2001年获何梁何利科学技术奖,2014年获IEEE智能交通协会杰出研究团队奖等。
PREFACE 第二版前言 自本书第一版面世以来,被国内诸多高校作为人工智能本科专业和相关学科研究生培养的主要参考书籍之一。在深感欣慰之余,我们深知,本书中仍存在一些有待提高和完善之处。近年来,不少热心读者、尤其是高等学校的老师们对本书提出了许多很好的建议。为此,我们从2022年开始,着手本书的第二版修订工作。我们尤为关注来自学生和在教学一线老师们对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的意见和建议,其中不乏真知灼见,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我们多次召开本书第二版修订的专门会议,就知识体系、课程设置、教学大纲和知识点与各课程主讲老师交流,并倾听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体会和感想。 正是广大读者充满热忱的支持和期待,激励着我们倾心投入此次修订工作。第二版修订和课程调整的主要依据来自人工智能学科最新的学术研究和技术发展、教师的课堂教学实践和学生的反馈等。在本书的第二版中,为让学生有足够的探索时间和空间,促进学生探究性地学习,避免低效的课程教学,我们减少了专业课程学习的总学分数,对课程的设置和内容进行了优化,以使人工智能本科专业的知识体系和课程设置跟上时代的进步。 当前,人工智能(AI)与物理学的交叉融合正在开创一种全新的研究范式,我们由此对大学物理课程的内容设置进行了改革, 为人工智能本科专业学生专门开设“现代物理与人工智能(Physics for AI)”课程,这也是对大学物理教学改革的探索。与现在的普通大学物理课程不同,该课程在注重经典物理知识衔接的基础上,学习和探究先进物理理论在AI领域的实际应用和研究,理解物理学与人工智能之间存在的深刻交叉和互...
目录
CONTENTS
目录
第1章人工智能及人才培养定位00
1.1人工智能00
1.2人才培养国家需求00
1.3本科专业人才培养定位00
第2章培养方案00
2.1培养目标00
2.2培养方式00
2.3专业知识体系00
2.4专业课程设置00
2.5学期安排00
2.6毕业要求00
第3章“数学与统计”课程群0
3.1“工科数学分析”课程大纲0
3.1.1课程目的和基本内容(Course Objectives and Basic Content)0
3.1.2课程基本情况(Course Arrangements)0
3.1.3教学目的和基本要求(Teaching Objectives and Basic
Requirements)0
3.1.4教学内容及安排(Syllabus and Arrangements)0
3.1.5实验环节(Experiments)0
3.2“线性代数与解析几何”课程大纲0
3.2.1课程目的和基本内容(Course Objectives and Basic Content)0
3.2.2课程基本情况(Course Arrangements)0
3.2.3教学目的和基本要求(Teaching Objectives and Basic
Requirements)0
3.2.4教学内容及安排(Syllabus and Arrangements)0
3.3“计算机科学与... 查看详情
2.针对高等学校人工智能本科生专业人才培养的专业内涵、定位和知识体系,在集体智慧的交互、精益求精的斟酌与研讨的基础上,形成八大课程群。
3.保持知识体系与时俱进,课程设置更加合理,增设“先进自动驾驶技术与系统”、“生成式AI与语言大模型”和“创新设计思维”等新课程,让学生能更好地了解并掌握人工智能领域的学科基础理论、**知识和技术。
4.人工智能(AI)与物理学的交叉融合正在开创一种全新的研究范式,对大学物理课程的内容设置进行了改革, 为人工智能本科专业学生专门开设“现代物理与人工智能(Physics for AI)”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