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章毓晋
定价:109元
印次:5-1
ISBN:9787302656548
出版日期:2024.05.01
印刷日期:2024.05.11
图书责编:文怡
图书分类:教材
本册书是《图像工程》第5版的下册,比较全面地介绍图像工程的第三层次——图像理解的基础概念、基本原理、典型方法、实用技术以及国际上相关内容研究的新成果。可作为相关专业研究生教材。本册书主要分为4个单元。第1单元(包含第2~5章)介绍采集表达技术,第2单元(包含第6~9章)介绍景物重建技术,第3单元(包含第10~12章)介绍场景解释技术,第4单元(包含第13~16章)介绍研究示例。书中还提供了大量例题、思考题和练习题,并对部分练习题提供了解答。书末还给出了主题索引。
"章毓晋,1989年获比利时列日大学应用科学博士学位。1989—1993年为荷兰德尔夫特大学博士后及研究人员。1993年到中国北京清华大学工作,1997年被聘为教授,1998年被评为博士生导师。2014年成为教学科研系列长聘教授。2003年学术休假期间同时被聘为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访问教授。 在清华大学,先后开出并讲授10多门本科生和研究生课程。在南洋理工大学,开出并讲授过研究生课程:“现代图像分析(英语)”。已编写出版了图像工程系列教材第1版、第2版、第3版和第4版,以及其他中英文图像工程教材约20本,还翻译出版了多本国外图像工程教材。已在国内外发表了30多篇教学研究论文。 主要科学研究领域为其积极倡导的图像工程(图像处理、图像分析、图像理解及其技术应用)和相关学科。从1996年起已连续二十八年对中国图像工程的研究及主要文献进行了系统的年度分类总结综述。已在国内外发表了500多篇图像工程研究论文,出版了专著《图象分割》,《基于内容的视觉信息检索》,《基于子空间的人脸识别》,编著了《英汉图像工程辞典》(第1版和第2版)和《图像工程技术选编》,主编了《Advances in Image and Video Segmentation》,《Semantic-Based Visual Information Retrieval》,《Advances in Face Image Analysis: Techniques and Technologies》。 现为中国图象图形学学会名誉监事长,会士;国际光学工程协会(SPIE)会士(因在图像工程方面的成就)。"
全套书第5版前言 这是《图像工程》第5版,全套书仍分3册,分别为《图像工程(上册)——图像处理》、《图像工程(中册)——图像分析》和《图像工程(下册)——图像理解》。它们全面介绍图像工程的基础概念、基本原理、典型方法、实用技术以及国际上相关内容研究的新成果。 《图像工程》第4版也分3册,名称相同。上、中、下册均于2018年出版,《图像工程》第4版的3册合订本也在2018年出版。第4版至今已重印22次,总计印刷2万多册。另有电子版。 《图像工程》第3版也分3册,名称相同。上、中、下册均于2012年出版,2013年出版了《图像工程》第3版的3册合订本。第3版共重印13次,总计印刷3万多册。 《图像工程》第2版也分3册,名称相同。上、中、下册分别于2006年、2005年和2007年出版,2007年还出版了《图像工程》第2版的3册合订本。第2版共重印18次,总计印刷近7万册。 《图像工程》第1版也分3册,名称分别为《图像工程(上册)——图像处理和分析》、《图像工程(下册)——图像理解和计算机视觉》和《图像工程(附册)——教学参考及习题解答》。这三册分别于1999年、2000年和2002年出版。第1版共重印27次,总计印刷约11万册。 《图像工程》的多次重印表明作者一直倡导的,为了对各种图像技术进行综合研究、集成应用而建立的整体框架——图像工程——作为一门系统地研究各种图像理论、技术和应用的新的交叉学科得到了广泛的认可,相关教材也在教学中得到大量使用。同时,随着研究的深入和技术的发展,编写新版的工作也逐渐提上议事日程。 第5版的编写开始于202...
目录
注: 加*号的部分均已电子化,可扫描二维码下载并使用。
第1章绪论
1.1图像工程的发展
1.1.1基本概念和定义
概括
1.1.2图像工程发展情况
回顾
1.2图像理解及相关学科
1.2.1图像理解
1.2.2计算机视觉
1.2.3其他相关学科
1.2.4图像理解的应用领域
1.3图像理解理论框架
1.3.1马尔视觉计算理论
1.3.2对马尔理论框架的
改进
1.3.3关于马尔重建理论
的讨论
1.3.4新理论框架的研究
1.3.5从心理认知出发的
讨论
1.4深度学习简介
1.4.1图像理解中的深度
学习
1.4.2卷积神经网络的基本
概念
1.4.3深度学习核心技术
1.4.4深度学习的应用
1.5内容框架和特点
总结和复习*
随堂测试*
第1单元采 集 表 达
第2章摄像机成像和标定
2.1视觉过程
2.2亮度成像模型
2.2.1光度学和光源
2.2.2从亮度到照度
2.3空间成像模型
2.3.1基本摄像机模型
2.3.2近似投影模式
2.3.3一般摄像机模型
2.3.4透镜畸变
2.3.5通用成像模型
2.4摄像机标定
2.4.1标定方法分类
2.4.2标定程序和参数
2.4.3两级标定法
2.4.4精度提升
2.5在线摄像机外参数标定
方法
2.5.1车道线检测与数据
筛选
2.... 查看详情
从教学的角度考虑,本书具有以下特点:
(1)尽快进入主题:把先修或预备内容安排在需先修部分的同一章之前,没有安排专门的基础知识章,更加实用,也突出了课程主线的内容。
(2)内容模块化:正式内容分别结合进4个相关的学习单元,每个单元都围绕一个主题(自成体系),既加强了全书的系统性和结构性,也有利于复习考核。
(3)配套资源丰富:每章配套PPT课件、微课视频、随堂测试、扩展阅读等内容,便于课堂学习和课后自学。
(4)资源开放共享:总结和复习、部分思考题和练习题解答、参考文献、PPT课件、微课视频、随堂测试等资源均已电子化,扫描对应二维码即可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