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吴华武,梁琼麟
定价:59元
印次:1-1
ISBN:9787302683841
出版日期:2025.04.01
印刷日期:2025.04.15
图书责编:樊婧
图书分类:学术专著
"清华大学化学系是在清华学校大学部的基础上,于1926年**在清华园内设立的17个学系之一,近百年来为祖国培养出了大批德才兼备的人才,取得了不少重大的科研成果。本书在收集整理相关档案材料、校报校刊、图书专著和校友文集的基础上,力图从不同发展阶段的历史沿革、师资队伍、课程设置、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多个方面展现化学系曲折的演变及成长过程,为读者首次提供一部较完整的清华大学化学系简史,也将激励更多年轻的清华化学人继续为建成世界一流大学和世界一流化学学科而努力奋斗! 由于文字和图片资料较多,内容较为充实,清华大学化学系简史将以时间为序分为两册陆续出版。本书为第一册。"
"吴华武 四川内江人,1959年考入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一年后转入工程化学系)学习,1965年本科毕业后留校。长期在清华核能研究院、化学系等单位从事教学、科研和学生的思教工作。曾任清华化学系教授、化学系副系主任、系党委副书记等职务。梁琼麟,湖南耒阳人,清华大学化学系长聘教授,清华大学研究生院院长、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院长。2015-2024年任化学系党委书记,带领化学系党委入选清华大学首批党建标杆单位。研究方向为生命分析化学与药物分析,致力于类器官芯片与微流控药物分析研究,曾入选教育部特聘教授、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等。"
“清华时间简史”丛书 总序 清华大学走过了110多年的沧桑历程。从一所留美预备学校,到独立培养人才的国立高等学府; 从抗战烽火中的西南联大,到新中国成立回到人民的怀抱; 从院系调整后的多科性工业大学,到改革开放后逐步发展成综合性、研究型、开放式的世界一流大学,清华见证了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壮大,也成为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一所大学的历史中,学科与院系的建立、变迁与发展是十分重要的方面。1911年清华学堂建立,1912年更名为清华学校; 1925年设立大学部,1926年设立了首批17个学系; 1928年更名为国立清华大学,此后相继设立文、理、法、工4个学院,下设16个学系; 1937年南迁长沙,与北京大学、南开大学合组长沙临时大学,1938年西迁昆明,成立国立西南联合大学,联大共设有5个学院26个学系; 1946年复员后,清华大学设有文、理、法、工、农5个学院26个学系,1948年底清华园解放; 20世纪50年代的高校院系调整后,清华大学成为多科性工业大学,设有8个系,至“文革”前发展成12个系; 改革开放以来,大力加强学科建设,恢复和新设了许多院系,目前共有按学科设置的20多个二级学院,近60个系,以及承担人才培养和学术研究任务的若干研究院、中心等,覆盖理学、工学、文学、艺术学、历史学、哲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教育学和医学等11大学科门类。 清华大学始终非常重视校史研究和编纂,早在1959年就成立了校史编辑委员会,下设校史编写组,现已发展成校史研究室、党史研究室、校史馆“三位一体”从事校史研究和教育的专门机构。几十年来,先后编纂出...
第1章初创时期的清华化学系(1926—1937)
1.1历史沿革
1.2师资队伍
1.3化学系系馆的兴建
1.4人才培养
1.4.1扩大招生
1.4.2严格的教学管理
1.4.3本科生的课程设置
1.4.4研究生培养
1.4.5多彩的文体活动
1.5早期科研
1.6爱国运动
1.7部分知名系友名录(1)
第2章抗战时期的西南联合大学化学系(1937—1946)
2.1历史沿革
2.2师资队伍
2.3课程设置
2.4人才培养
2.4.1战时办学,困难重重
2.4.2校规校矩,有章可循
2.4.3教书育人,一丝不苟
2.4.4自强不息,艰苦奋斗
2.4.5人才辈出,流芳千古
2.5科研工作
2.6部分知名系友名录(2)
第3章复员时期的清华化学系(1946—1948)
3.1复员工作步履维艰
3.2复员时期的化学系简况
3.2.1师资队伍
3.2.2人才培养
3.2.3课程设置
3.3爱国运动
第4章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清华化学系(1948—1952)
4.1迎接清华园的解放
4.2师资队伍
4.3人才培养
4.4课程设置和教学改革
4.5科研与生产
4.6党政工团的各级组织及社会活动
4.7院系调整
4.8部分知名系友名录(3)
第5章清华化学与化工联合建系时期(1952—1985)
5.1概述
5.2化学教研组对促进清华化学和化工学科发展功不可没
5.2.1开设四大化学课程,推动全校各相关学科的发展
5.2.2成为工程化学系和化学与化学工程系初建时的重要师资来源地
5.2.3科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