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朱冬怡
定价:198元
印次:1-1
ISBN:9787302682301
出版日期:2025.03.01
印刷日期:2025.03.19
图书责编:刘艳
图书分类:学术专著
会话叙事标记是会话中故事讲述过程出现的具有语境参照的话语标记大类现象。会话叙事标记在口语交际中使用频繁,它在话语层面的上下文承接是建立在命题完整加工的基础上,具有切换会话场景和叙事场景的功能,有些叙事标记仍展现话语标记功能,但有些作为具有语用形式的标记在语境中却体现了叙事定位和表达叙事所指意图的语义含义,在话语的生成与理解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是语用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领域。本研究基于汉语自发性日常会话语料、机构语境会话互动语料以及英汉双语口语语料,从共时层面、历时层面和应用层面对会话叙事标记进行了多维度分析。综合运用了词汇语用学、会话分析、缺省语义学、语用缓和理论视角等当代语言学前沿理论分析汉语会话叙事标记的句法特点、序列分布、语义缺省空间、叙事标记身份、互动功能等问题。研究视角上,既从本体角度全面分析了会话叙事标记的性质特征、分类、语义特点、语用功能、认知表征等,又从历史角度细致探讨了会话叙事标记的形成与演变异同、意义的变化、功能的扩展等,还从应用角度深入讨论了会话叙事标记的机构语境使用、概念型及非概念型叙事标记的语境互译及习得等问题;研究内容上,既有理论阐释的研究,又有实际应用的分析;研究材料上,既有汉语自发性的日常会话语料,也有机构语境会话的互动语料,还有英汉对比分析材料,语料的语境跨度非常广泛。本书供在话语分析、叙事学研究以及社会语言学研究等相关领域的硕博研究生及学者阅读参考。
朱冬怡,陕西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清华大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博士,研究方向为话语分析、会话叙事、机构话语研究。兼任同济大学老龄语言与看护研究中心青年兼职研究员。主持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1项,陕西省社科基金项目1项(已结项),参与国家及省部级项目多项,在国内外外语类核心刊物如《Studies in Chinese Language and Discourse》《外语教学》《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外语研究》等发表论文十余篇。
前 言 本书以会话叙事标记为研究对象,基本出发点是:后格莱斯意义理论(Bach,1994;Carston,2004;Levinson,2000;Recanati,2003,2004)对于如何解释一般会话含义和语用内容所形成的交叉层面的意义长期持有争论,异义落脚点在于这一交叉层面是否需要语用推论,是否需要依赖语境完成意义以及概念的整合。这一争论在Jaszczolt(2005,2011)基于话语整体意义(globalism)和语用内容丰富的后命题(post-propositional)识解意义中得到了暂时的和解,但对于Jaszczolt语用信息来源中首要意义的处理缺陷,仍需在意义动态性、意图多面性及语境参照下进行修正和思考。会话叙事标记,是言者为听者提供最佳话语关联的一种语用制约语,程序编码意义和概念编码意义相互交错,共同激活交际者认知推理路线或特定语境假设(Blakemore,1987,2002)。会话叙事标记本身在话语层面的上下文承接是建立在命题完整加工的基础上的。可以说,对叙事标记的识别是建立在外围的会话框架和内嵌的叙事框架对于故事事件后命题的识别过程。此时叙事标记具有切换会话场景和叙事场景的功能,有些叙事标记仍展现话语标记功能,如纯粹的上下文连接词,其本身并无真值条件含义可言,但有些作为具有语用形式的标记在语境中却体现了叙事定位和表达叙事所指意图的语义含义。 基于此,本书在界定会话叙事标记的基础上,将语用内容丰富的缺省语义学理论和语用缓和理论引入会话叙事标记的研究之中,试图揭示会话叙事标记的成形机制和语用动因,同时基于词汇语用学视角和会话分析方法,探讨会话叙事标记在自发...
第1章 导论…………………………………………………………1
1.1 理论前提…………………………………………………………………1
1.1.1 语用内容丰富的缺省语义观…………………………………1
1.1.2 语用缓和观………………………………………………………4
1.1.3 会话叙事…………………………………………………………5
1.1.4 话语的标记现象…………………………………………………7
1.2 研究对象界定……………………………………………12
1.2.1 界定会话叙事标记……………………………………………12
1.2.2 会话叙事标记的性质特征……………………………………14
1.2.3 会话叙事标记的分类…………………………16
1.3 研究目标与研究意义…………………………………………………23
1.4 研究语料与研究方法…25
1.4.1 会话叙事语料中叙事标记的采集、截取与标注…………25
1.4.2 研究方法…………………………………………………………31
第2章 会话叙事标记的语用及多界面发展研究………………33
2.1 语用学视角下的意义研究……………………………………………33
2.1.1 格莱斯经典理论………………………………………………33
2.1.2 关联理论…………………………………………………………35
2.1.3 后格莱斯意义模式……………………………………………36
2.1.4 语用缓和下的非常规会话含义………………………………42
2.2 会话叙事标记的语用研究概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