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概况
1.1地质地貌
1.2气候
1.3水系
1.4土壤
1.5植被
参考文献
第2章蕨类植物
2.1调查方法与资料来源
2.2蕨类植物区系组成与特点
2.2.1科属组成
2.2.2种的地理成分
2.3区系特征
2.4桃红岭蕨类植物多样性
参考文献
第3章种子植物
3.1区系的一般性分析
3.1.1科、属、种区系组成
3.2科水平的统计和分析
3.2.1科的数量结构分析
3.2.2科内的属种数量结构分析
3.2.3被子植物科的分布型分析
3.2.4裸子植物科的特点
3.3区系特征科的分析
3.4属的分布区类型统计分析
3.4.1属的数量结构分析
3.4.2属的存在度分析
3.4.3属的分布类型分析
3.5种的分布型分析
3.5.1世界广布
3.5.2泛热带分布及其变型
3.5.3东亚(热带、亚热带)及热带美洲间断分布
3.5.4旧世界热带分布及其变型
3.5.5热带亚洲至热带大洋洲分布
3.5.6热带亚洲至热带非洲分布
3.5.7热带亚洲分布及其变型
3.5.8北温带分布及其变型
3.5.9东亚及北美间断分布
3.5.10旧世界温带分布
3.5.11温带亚洲分布
3.5.12地中海区、西亚至中亚分布
3.5.13东亚分布
3.5.14中国特有分布
3.6与其他5个自然保护区植物区系的比较
3.7植物区系特征
3.7.1区系成分复杂,种类丰富
3.7.2植物区系起源古老
3.7.3区系成分的过渡性和温带性
参考文献
第4章保护植物与资源植物
4.1珍稀濒危及保护植物
4.2资源植物
4.2.1药用植物
4.2.2木材纤维植物
4.2.3油脂和芳香油植物
4.3梅花鹿食源植物
参考文献
第5章植被
5.1概述
5.2温性针叶林
5.2.1侧柏林
5.3暖性针叶林
5.3.1马尾松天然林
5.3.2马尾松人工林
5.3.3杉木人工林
5.3.4杉木—马尾松混交林
5.4热性针叶林
5.4.1湿地松人工林
5.5常绿阔叶林
5.5.1苦槠林
5.5.2乌楣栲—苦槠林
5.5.3青冈—苦槠林
5.5.4毛竹林
5.5.5刚竹林
5.6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
5.6.1苦槠—青冈—白栎林
5.6.2青冈—枫香—三角槭林
5.6.3乌楣栲—紫楠—粉叶柿林
5.7落叶阔叶林
5.7.1枫香林
5.7.2枫香—山合欢林
5.7.3白栎—小叶栎—化香林
5.7.4山合欢—白栎—黄连木林
5.7.5三角槭—黄檀林
5.7.6黄连木—榔榆林
5.7.7青檀—小叶朴林
5.7.8糙叶树林
5.7.9八角枫林
5.7.10杨树人工林
5.8常绿针叶灌丛
5.8.1刺柏灌丛
5.9常绿阔叶灌丛
5.9.1水竹灌丛
5.9.2篌竹灌丛
5.9.3苦竹灌丛
5.10落叶阔叶灌丛
5.10.1狭果秤锤树灌丛
5.11灌草丛
5.11.1五节芒灌草丛
5.11.2茶叶—五节芒灌草丛
5.12蕨灌草丛
5.12.1胡枝子—芒灌草丛
5.12.2胡枝子—白茅灌草丛
5.12.3野山楂—长叶地榆灌草丛
5.12.4算盘子—芒灌草丛
5.12.5杜鹃—白花前胡灌草丛
5.12.6盐肤木—金茅灌草丛
5.12.7茶叶—芒灌草丛
5.13沼泽湿地
5.13.1芦苇湿地
5.14小结
参考文献
第6章鱼类
6.1调查方法
6.2物种多样性
6.3鱼类资源
6.4关键物种
6.5鱼类资源的保护
参考文献
第7章两栖动物
7.1研究方法
7.1.1样线设置
7.1.2调查方法
7.2统计方法
7.3物种组成
7.4区系组成
7.5生态类型
7.6资源现状
7.7相似系数分析
7.8讨 论
参考文献
第8章爬行动物
8.1研究方法
8.2考察路线
8.3物种多样性
8.4区系组成
8.5生态分布
8.6资源现状
8.7资源评价
8.8保护对策
参考文献
第9章鸟类
9.1研究方法
9.2物种多样性与区系分布
9.3物种组成的变化
9.4鸟类群落结构与留居型
9.4.1群落结构
9.4.2留居型
9.5关键物种与鸟类资源保护
9.5.1关键种
9.5.2鸟类资源保护
参考文献
第10章兽类
10.1调查方法
10.2兽类区系组成
10.3动物地理区划和区系特点
10.4关键兽类
参考文献
第11章梅花鹿的起源、现状与保护
11.1梅花鹿演化历史
11.2野生和圈养种群现状
11.3野生梅花鹿保护现状
11.4中国梅花鹿研究进展
11.4.1性别比例和年龄结构
11.4.2集群行为
11.4.3昼夜活动节律与时间分配
11.4.4食性分析
11.4.5生境选择和栖息地利用
11.4.6繁殖行为
11.4.7种群遗传学研究
参考文献
第12章梅花鹿的食性
12.1研究方法
12.2梅花鹿的食物组成
12.3梅花鹿食物组成的季节变化
12.4保护区和鹅峰地区梅花鹿食物组成的差异
12.5讨论
12.5.1梅花鹿的食性和季节变化
12.5.2保护区和鹅峰地区梅花鹿食性的差异
参考文献
第13章梅花鹿种群调查
13.1调查方法
13.2调查结果
13.3讨论
参考文献
第14章梅花鹿的生境与生境选择
14.1研究方法
14.2栖息地分析
14.3样带调查
14.4梅花鹿栖息地分析
14.5梅花鹿对植被类型的选择
14.6梅花鹿对生境因子的选择
14.7讨论
参考文献
第15章火烧与砍伐对梅花鹿生境的影响
15.1研究方法
15.1.1样方设置
15.1.2数据收集
15.1.3数据处理
15.2结果
15.3讨论
参考文献
第16章社会经济概况
16.1调查方法
16.2社区人口
16.3社区经济状况
16.4公共服务设施和土地利用情况
16.5社区发展与生物保护关系调查
16.5.1对当地资源的利用
16.5.2人兽冲突
16.6保护区与社区的关系
16.7社区和保护区发展
参考文献
附录1桃红岭自然保护区种子植物名录
附录2桃红岭自然保护区药用植物名录
附录3梅花鹿食源植物名录
后记
Biodiversity and Sika Deer in the Taohongling Nature Reserve, Jiangxi, China
17Introduction
18Methodology
18.1Plants
18.2Fishes
18.3Amphibians
18.4Reptiles
18.5Birds and mammals
18.6Southern sika deer
18.7Food habits of sika deer
18.8Evaluation of sika deer habitat
18.9Habitat reform experiment
18.10Socioeconomic information
19Climate
20Vegetation
21Plants
22Fishes
23Amphibians
24Reptiles
25Birds
26Mammals
27Sika deer and its habitat
27.1Sika deer
27.2Sika deer food habits
27.3Sika deer habitat
28Social issues
28.1Human population
28.2Education
28.3Economic status
28.4Transportation, communication and infrastructure
28.5Forest
28.6Hunting
28.7Tourism
29Further research directions
30Conservation Recommendations
31Acknowledgement
Refere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