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目录

目    录

 

 第一章  学前儿童问题行为概述 1

第一节  学前儿童问题行为的理解 2

一、学前儿童问题行为的含义 2

二、学前儿童问题行为的

类型与特征 4

第二节  学前儿童问题行为的主要表现 6

一、攻击性行为及表现 6

二、嫉妒行为及表现 10

三、退缩性行为及表现 13

四、破坏性行为及表现 18

五、残忍行为及表现 21

六、说谎行为及表现 22

七、感觉统合失调及表现 26

八、睡眠问题及表现 30

九、饮食问题及表现 32

十、排泄行为问题及表现 35

十一、多动行为及表现 36

十二、抽动症及表现 38

十三、缄默症及表现 40

十四、咬指甲、吮手指行为及表现 41

十五、依赖性行为及表现 42

第三节  研究学前儿童问题行为的价值 44

一、研究学前儿童问题行为的作用 44

二、研究学前儿童问题行为的意义 45

三、研究方法 46

本章小结 53

思考与练习 53

第二章  学前儿童行为是否正常的

判断标准 55

第一节  判断学前儿童问题行为的原则 56

第二节  判断学前儿童问题行为的标准 57

一、智力是否正常 58

二、儿童特殊行为表现的程度 60

三、儿童特殊行为出现的频率及

持续的时间 61

四、儿童的心理表现与年龄特征

是否相符合 61

五、儿童的行为反应是否与

周围环境相适应 62

第三节  学前儿童问题行为的检测 62

一、生长发育的检测 63

二、心理发育指标的检测 65

三、学前儿童成长环境的检测 75

四、学前儿童异常行为的检测 79

本章小结 85

思考与练习 86

第三章  学前儿童产生问题行为的

原因分析 87

第一节  生物因素 88

一、遗传 88

二、母孕期不利因素的影响 90

三、围产期损害 92

四、营养饮食状况 93

第二节  心理因素 93

一、儿童与气质 94

二、自控能力 98

三、不良行为习惯 103

第三节  家庭教育因素 106

一、家庭教养观念及教养方式 106

二、家庭关系和谐度 109

三、父母不适当的行为 111

四、养育环境的变化 122

五、关于全面二孩政策下家庭

教育的思考 127

第四节  幼儿园教育因素 133

一、教师教育观念及教育方式 133

二、师幼关系 137

三、同伴因素 138

四、电视因素 143

本章小结 145

思考与练习 146

第四章  学前儿童问题行为

预防及矫正 147

第一节  学前儿童问题行为矫正概述 148

一、学前儿童问题行为矫正的

一般概念 148

二、行为矫正的发展简史 148

第二节  学前儿童问题行为矫正

理论模式 151

一、行为主义理论 151

二、认知行为矫正理论 157

三、社会学习理论 160

第三节  学前儿童问题行为的预防及

矫正原则 162

一、问题行为的预防 163

二、问题行为的矫正原则 167

第四节  学前儿童问题行为的常用

矫正方法 169

一、系统脱敏法 169

二、强化疗法 176

三、行为塑造法 185

四、模仿法 188

五、游戏疗法 195

六、社会技能训练 202

七、代币制疗法 210

八、涂鸦疗法 215

九、催眠疗法 222

本章小结 228

思考与练习 228

第五章  学前儿童问题行为矫正案例

应用分析 230

第一节  多动行为的矫正 231

一、案例分析 231

二、案例矫正方法 235

第二节  偏食、挑食行为的矫正 237

一、案例分析 237

二、案例矫正方法 238

第三节  过分依恋行为的矫正 241

一、案例分析 242

二、案例矫正方法 243

第四节  手指行为的矫正 245

一、案例分析 245

二、案例矫正方法 248

第五节  攻击性行为的矫正 251

一、案例分析 252

二、案例矫正方法 254

第六节  社交退缩性行为的矫正 255

一、案例分析 255

二、案例矫正方法 258

第七节  遗尿行为的矫正 261

一、案例分析 261

二、案例矫正方法 263

第八节  语言障碍行为的矫正 264

一、案例分析 264

二、案例矫正方法 266

第九节  手淫行为的矫正 268

一、案例分析 268

二、案例矫正方法 269

本章小结 272

思考与练习 273

 附录一 274

  

 附录二 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