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第一版自2005年出版以来,受到诸多兄弟院校师生及广大读者的关注,我们深表感谢。
通过多年来的教学实践,尤其是近3年来课程改革的经验,我们对教材内容和课程体系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作了修改和更新。随着电子技术和微型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从8086开始,80286、80386、80486、Pentium等系列微处理器不断推出,本书在第一版的基础上对原章节加宽加深,既保持了多年形成的比较成熟的课程体系,又适当地介绍了微型计算机中的新器件、新技术和新方法。
本书通过对8086到Pentium微处理器和以80x86为CPU的微型计算机的硬件和软件的分析,阐明微型计算机的组成原理、汇编语言程序设计以及存储器、输入输出接口芯片与微处理器的接口方法,为学习者在微处理器和微型计算机的应用上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书包括汇编语言程序设计和接口技术两部分内容。汇编语言程序设计是微机应用系统的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的设计基础,接口技术是微机应用系统硬件组成的设计基础。本书内容较全面,实例丰富。书中的程序和接口电路的设计包含了作者多年来在科研和教学中积累的经验和技巧。学习微型计算机的汇编语言程序设计和接口技术必须理论联系实际。本书在介绍基本概念的同时,列举了大量典型而有意义的例题和习题。这些例题和习题,无论是汇编程序还是接口电路都在80x86系列微型计算机系统上调试通过。
80x86为用户提供了实地址方式、虚地址保护方式和虚拟8086方式3种工作方式,但从编程角度看,仅提供了实地址方式和虚地址保护方式两种工作方式。就编程而言,这两种工作方式并无实质上的区别,而且使用实地址方式已可解决应用程序所面向的大量问题,所以本书有关汇编语言程序设计的讨论只限于DOS环境下(MASM 5.0)的实地址方式。
本书内容精练,实用性强。每章后均附有
习题与思考题。本书注意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力求做到既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又能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 既掌握一定的先进技术,又着眼于当前的应用服务。
本教材的参考学时数为80学时(不含实验)。学时数较少的学校或专业可以不讲授第2章和第3章中的以下内容: 地址传送指令、查表转换指令、BIOS、串处理程序设计和宏功能程序设计等,本书后面没有使用这些内容,还可以只选讲实地址方式的有关内容。
本书主要由朱定华编写,参加本书编写工作的人员还有周斌、蔡红娟、蔡苗、翟晟、黄松、吕建才、陈艳、林卫、程萍、张德芳、李志文、林威等。
计算机的发展日新月异,教学改革任重道远,限于我们的水平和能力,不妥之处在所难免,恳请读者批评指正,以便我们今后不断改进。
编者
2009年10月于武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