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贯彻科教兴国、可持续发展的伟大战略,坚持科学发展观,国家的科技实力、经济实力和国际影响力大为增强。如今,中国已经发展成为世界制造大国,国际市场上已经离不开物美价廉的中国产品。然而,我国要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和创新强国过渡,要使我国的产品在国际市场上赢得更高的声誉,必须尽快提高产品质量的竞争力和知识产权的竞争力。清华大学出版社和本编审委员会联合推出的普通高等院校工程训练系列规划教材,就是希望通过工程训练这一培养本科生的重要窗口,依靠作者们根据当前的科技水平和社会发展需求所精心策划和编写的系列教材,培养出更多视野宽、基础厚、素质高、能力强和富于创造性的人才。
我们知道,大学、大专和高职高专都设有各种各样的实验室。其目的是通过这些教学实验,使学生不仅能比较深入地掌握书本上的理论知识,而且掌握实验仪器的操作方法,领悟实验中所蕴涵的科学方法。但由于教学实验与工程训练存在较大的差别,因此,如果我们的大学生不经过工程训练这样一个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当毕业后步入社会时,就有可能感到难以适从。
对于工程训练,我们认为这是一种与社会、企业及工程技术的接口式训练。在工程训练的整个过程中,学生所使用的各种仪器设备都来自社会企业的产品,有的还是现代企业正在使用的主流产品。这样,学生一旦步入社会,步入工作岗位,就会发现他们在学校所进行的工程训练,与社会企业的需求具有很好的一致性。另外,凡是接受过工程训练的学生,不仅为学习其他相关的技术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打下了基础,而且同时具有一定的工程技术素养,开始走向工程了。这样就为他们进入社会与企业,更好地融入新的工作群体,展示与发挥自己的才能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近10年来,国家和高校对工程实践教育给予了高度重视,我国的理工科院校普遍建立了工程训练中心,拥有前所未有的、极为丰厚的教学资源,同时面向大量的本科学生群体。这些宝贵的实践教学资源,像数控加工、特种加工、先进的材料成形、表面贴装、数字化制造等硬件和软件基础设施,与国家的企业发展及工程技术发展密切相关。而这些涉及多学科领域的教学基础设施,又可以通过教师和其他知识分子的创造性劳动,转化和衍生出为适应我国社会与企业所迫切需求的课程与教材,使国家投入的宝贵资源发挥其应有的教育教学功能。
为此,本系列教材的编审,将贯彻下列基本原则:
(1) 努力贯彻教育部和财政部有关“质量工程”的文件精神,注重课程改革与教材改革配套进行。
(2) 要求符合教育部工程材料及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教学指导组所制定的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3) 在整体将注意力投向先进制造技术的同时,要力求把握好常规制造技术与先进制造技术的关联,把握好制造基础知识的取舍。
(4) 先进的工艺技术,是发展我国制造业的关键技术之一。因此,在教材的内涵方面,要着力体现工艺设备、工艺方法、工艺创新、工艺管理和工艺教育的有机结合。
(5) 有助于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6) 融汇实践教学改革的最新成果,体现出知识的基础性和实用性,以及工程训练和创新实践的可操作性。
(7) 慎重选择主编和主审,慎重选择教材内涵,严格按照和体现国家技术标准。
(8) 注重各章节间的内部逻辑联系,力求做到文字简练,图文并茂,便于自学 .
本系列教材的编写和出版,是我国高等教育课程和教材改革中的一种尝试,一定会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希望全国同行和广大读者不断提出宝贵意见,使我们编写出的教材更好地为教育教学改革服务,更好地为培养高质量的人才服务。
普通高等院校工程训练系列规划教材编审委员会主任委员: 傅水根2008年2月于清华园金工实习前言 本教材是结合我国高等本科学校工科学生金工实习的实际,为适应现代机械制造工业发展的要求而编写的。本教材保留了传统的车、铣、刨、磨、钳、铸、锻和焊等基本实习科目,删除了过去实习教材中陈旧和浅显的内容,增添了非金属材料及其成形方法、特种加工、数控技术的应用和工艺分析等章节,还增加了简单的经济分析、安全技术和新工艺、新技术的应用。每章后都有思考题帮助学生消化、巩固和深化相关内容。
考虑到各院校专业设置不同、培养方向各异、对金工技能要求掌握的程度也不尽相同的实际特点,为了给各专业留有较大的课题选择空间,本书在课题的设置上具有一定的广度和深度。根据各专业学生在进行金工实习前大多未接触过相应专业知识的特点,对所需的应知理论部分作了适当介绍。
本书旨在帮助学生正确掌握材料的加工方法;了解机械制造的工艺过程和最新工艺、新技术的应用;指导实际操作,获得初步操作技能;巩固感性知识,为后续课程及今后工作打下一定的实践基础。
本书可作为高等工科本科院校各专业学生金工实习指导用书,也可作为高职高专类院校工科各专业学生金工实习指导用书和学生参加技能鉴定的教学辅导用书,还可供各相关工种技术人员参考。
本教材由华北水利水电学院郭术义、齐永奇、傅博立、郑淑娟、吴金妹、张太萍、郭鹏彦等人编写。由郭术义统稿并担任主编,齐永奇、傅博立担任副主编。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得到了华北水利水电学院机械学院和实习工厂各位老师和工程技术人员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一并表示感谢!
限于编者水平,本书难免有谬误和欠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编者E-mail: yishuguo@163.com.
编 者2010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