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前言

  我国电子信息产业销售收入总规模在2013年已经突破12万亿元,行业收入占工业总体比重已经超过9%。电子信息产业在工业经济中的支撑作用凸显,更加促进了信息化和工业化的高层次深度融合。随着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和石墨烯等新兴产业的爆发式增长,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呈现了新的特点,电子信息产业的人才培养面临着新的挑战。

  (1) 随着控制、通信、人机交互和网络互联等新兴电子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传统工业设备融合了大量最新的电子信息技术,它们一起构成了庞大而复杂的系统,派生出大量新兴的电子信息技术应用需求。这些“系统级”的应用需求,迫切要求具有系统级设计能力的电子信息技术人才。

  (2) 电子信息系统设备的功能越来越复杂,系统的集成度越来越高。因此,要求未来的设计者应该具备更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和更宽广的专业视野。未来电子信息系统的设计越来越要求软件和硬件的协同规划、协同设计和协同调试。 

  (3) 新兴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依赖于半导体产业的不断推动,半导体厂商为设计者提供了越来越丰富的生态资源,系统集成厂商的全方位配合又加速了这种生态资源的进一步完善。半导体厂商和系统集成厂商所建立的这种生态系统,为未来的设计者提供了更加便捷却又必须依赖的设计资源。

  教育部2012年颁布了新版《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将电子信息类专业进行了整合,为各高校建立系统化的人才培养体系,培养具有扎实理论基础和宽广专业技能的、兼顾“基础”和“系统”的高层次电子信息人才给出了指引。

     传统的电子信息学科专业课程体系呈现“自底向上”的特点,这种课程体系偏重对底层元器件的分析与设计,较少涉及系统级的集成与设计。近年来,国内很多高校对电子信息类专业课程体系进行了大力度的改革,这些改革顺应时代潮流,从系统集成的角度,更加科学合理地构建了课程体系。

     为了进一步提高普通高校电子信息类专业教育与教学质量,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若干意见》(教高【2012】4号)的精神,教育部高等学校电子信息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开展了“高等学校电子信息类专业课程体系”的立项研究工作,并于2014年5月启动了《高等学校电子信息类专业系列教材》(教育部高等学校电子信息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规划教材)的建设工作。其目的是为推进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提高教学水平,满足高等学校对电子信息类专业人才培养、教学改革与课程改革的需要。 

  本系列教材定位于高等学校电子信息类专业的专业课程,适用于电子信息类的电子信息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微电子科学与工程、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信息工程及其相近专业。经过编审委员会与众多高校多次沟通,初步拟定分批次(2014—2017年)建设约100门课程教材。本系列教材将力求在保证基础的前提下,突出技术的先进性和科学的前沿性,体现创新教学和工程实践教学; 将重视系统集成思想在教学中的体现,鼓励推陈出新,采用“自顶向下”的方法编写教材; 将注重反映优秀的教学改革成果,推广优秀的教学经验与理念。

  为了保证本系列教材的科学性、系统性及编写质量,本系列教材设立顾问委员会及编审委员会。顾问委员会由教指委高级顾问、特约高级顾问和国家级教学名师担任,编审委员会由教育部高等学校电子信息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和一线教学名师组成。同时,清华大学出版社为本系列教材配置优秀的编辑团队,力求高水准出版。本系列教材的建设,不仅有众多高校教师参与,也有大量知名的电子信息类企业支持。在此,谨向参与本系列教材策划、组织、编写与出版的广大教师、企业代表及出版人员致以诚挚的感谢,并殷切希望本系列教材在我国高等学校电子信息类专业人才培养与课程体系建设中发挥切实的作用。

  

 教授

前言

为了更好地帮助广大学生对“电磁场与电磁波”课程的学习及考研复习,编写该教学与学习辅导用书。本书不仅包括主教材的内容提要及重点与难点分析、习题解答等,还针对经典的例题和典型考研试题进行剖析。旨在帮助学生掌握该门课程的主要内容,加强对概念、公式和定理的理解,透过电磁现象认识电磁规律的本质,掌握解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提升对重要知识点的理解,掌握解题技巧,提高解题能力,并对难点进行剖析,达到硕士研究生考试的要求。所选题目均来自于经典范例、著名高校的考研或者期末考试真题,具有很强的代表性,可以帮助学生更快更好地掌握该课程的学习方法,活学活用,强化解题思路,提高对整个知识脉络的把握能力和认识水平。

本书共分9章,每章包括内容提要及学习要点、典型例题解析、主教材习题解答、典型考研试题解析四部分。本书凝聚了编者多年从事电磁场与电磁波教学的心得体会与解题方法,在概念描述、公式及定律的理解上有一定独到之处,可以帮助学生释疑。对知识脉络、重要公式、基本定理、经典范例等逐次展开,通过对主要知识点和难点的剖析,循序渐进,逐渐提升认识水平,提高理解层次,便于学生学习和巩固知识,把握该门课程的完整体系。

本书对电磁场与电磁波的教学、学习及考研都有参考价值,也可以作为高等院校电子信息类和电气信息类专业电磁场基础理论课程的辅助参考用书。希望本书能够使读者共享编者对电磁场与电磁波的心得体会,使得该门课程易教易学。本书由张洪欣、沈远茂、张鑫编写,得到了北京邮电大学电子工程学院、滨州学院物理与电子科学系以及清华大学出版社的大力支持,在此一并表示诚挚的感谢。

限于编者学识有限,书中难免存在一些缺点、疏漏和不足,敬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编者

2014年4月

于北京邮电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