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前言

提起“苦难”这个词,你会想起什么?我没有经历过什么太大的苦难,但2009年所经历的那场严重的失眠,应该算是一场苦难。

在整整一年的时间里,我几乎都是在失眠当中度过的。那是我来上海读研究生的第二年,当时我对自己的现状十分不满意,对未来又感到无比的忧虑。那一年,我过得真是又苦又难。

那个时候,我经常会在心里呐喊:为什么偏偏是我,要遭受失眠的这番折磨?

日本作家加藤谛三在《写给失眠者的心理学》这本书当中提到过这样一个观点:“睡不着的夜晚,是命运在冥冥之中引导你去寻找正确的人生之路。”对于这句话,我十分赞同。

后来我才发现,正是在失眠的指引下,我才开始懂得,做事情的时候,要学会追随自己内心真实的声音。随后,我终于找到了自己一生都想要去从事的事业——成为一名幸福方法的传道者。说得具体点,就是通过上课、写作、咨询等方式帮助更多的人采用更加积极的心态去面对生命中的苦难,帮助更多的人从痛苦的阴影中慢慢走出来,从而活出更加幸福的自己。

2013年,我尝试在学校里开设了一门幸福课。后来,这门课成为学校最为热门的选修课之一。而我也从给学生上课的过程当中,体会到了深深的幸福感。我想这是当年失眠的经历,所赠予我的一份礼物。而这本书能够成稿,也是当年失眠的经历所赠予我的另外一份礼物。

这本书可以算作是一本积极心理学的通俗读物。积极心理学是最近十几年来在心理学界所兴起的一个全新的研究领域,这是一门采用科学的原则和方法来研究幸福的学科。“积极心理学之父”马丁?塞里格曼教授认为,积极心理学与以往心理学最大的不同是:以往的心理学更多的关注心理疾病和精神疾患,而积极心理学则更加关注人类的优势和美德这些积极的因素,更加关注如何让普通人变得更加幸福。

如果细心阅读,你会发现,本书自始至终都围绕着“幸福”这条主线进行相关探讨。而书中涉及的“乐观主义”“积极情绪”“个人优势”“人际关系”等主题实际上也是积极心理学一直都在关注的热门话题。而整本书的中心思想就是,如何采用积极的心态去面对苦难,从而活出更加幸福的自己。

    

为了让这本书更加通俗易懂,本书绝大部分的内容都采用了讲故事的方式进行阐述。值得一提的是,书中所提到的很多有关提升幸福感的理念和方法,都是经过我本人或身边人亲身验证过的。只有被证明是确实有效的方法,才会收入书中。入眼的理念和方法如果不具备实践意义,纵使再华丽或再吸引眼球,都会被残酷地抛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