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前言

高等院校计算机应用技术规划教材

进入21世纪,计算机成为人类常用的现代工具,每一个有文化的人都应当了解计算机,学会使用计算机来处理各种事务。

学习计算机知识有两种不同的方法:一种是侧重理论知识的学习,从原理入手,注重理论和概念;另一种是侧重于应用的学习,从实际入手,注重掌握其应用的方法和技能。不同的人应根据其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学习方法。对多数人来说,计算机是作为一种工具来使用的,应当以应用为目的、以应用为出发点。对于应用性人才来说,显然应当采用后一种学习方法,根据当前和今后的需要,选择学习的内容,围绕应用进行学习。

学习计算机应用知识,并不排斥学习必要的基础理论知识,要处理好这两者的关系。在学习过程中,有两种不同的学习模式:一种是金字塔模型,亦称为建筑模型,强调基础宽厚,先系统学习理论知识,打好基础以后再联系实际应用;另一种是生物模型,植物并不是先长好树根再长树干,长好树干才长树冠,而是树根、树干和树冠同步生长的。对计算机应用性人才教育来说,应该采用生物模型,随着应用的发展,不断学习和扩展有关的理论知识,而不是孤立地、无目的地学习理论知识。

传统的理论课程采用以下的三部曲:提出概念—解释概念—举例说明,这适合前面第一种侧重知识的学习方法。对于侧重应用的学习者,我们提倡新的三部曲: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归纳分析。传统的方法是:先理论后实际,先抽象后具体,先一般后个别。我们采用的方法是:从实际到理论,从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从零散到系统。实践证明这种方法是行之有效的,减少了初学者在学习上的困难。这种教学方法更适合于应用型人才。

检查学习好坏的标准,不是“知道不知道”,而是“会用不会用”,学习的目的主要在于应用。因此希望读者一定要重视实践环节,多上机练习,千万不要满足于“上课能听懂、教材能看懂”。有些问题,别人讲半天也不明白,自己一上机就清楚了。教材中有些实践性比较强的内容,不一定在课堂上由老师讲授,而可以指定学生通过上机掌握这些内容。这样做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启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全国高等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研究会历来倡导计算机基础教育必须坚持面向应用的正确方向,要求构建以应用为中心的课程体系,大力推广新的教学三部曲,这是十分重要的指导思想,这些思想在“中国高等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中做了充分的说明。本丛书完全符合并积极贯彻全国高等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研究会的指导思想,按照“中国高等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组织编写。

这套“高等院校计算机应用技术规划教材”是根据广大应用型本科和高职高专院校的迫切需要而精心组织的,其中包括4个系列:

(1) 基础教材系列。该系列主要涵盖了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的教材。

(2) 应用型教材系列。适合作为培养应用性人才的本科院校和基础较好、要求较高的高职高专学校的主干教材。

(3) 实用技术教材系列。针对应用型院校和高职高专院校所需要掌握的技能技术编写的教材。

(4) 实训教材系列。应用型本科院校和高职高专院校都可以选用这类实训教材。其特点是侧重实践环节,通过实践(而不是通过理论讲授)去获取知识,掌握应用。这是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

本套教材是从1999年开始出版的,根据教学的需要和读者的意见,几年来多次修改完善,选题不断扩展,内容日益丰富,先后出版了60多种教材和参考书,范围包括计算机专业和非计算机专业的教材和参考书;必修课教材、选修课教材和自学参考的教材。不同专业可以从中选择所需要的部分。

为了保证教材的质量,我们遴选了有丰富教学经验的高校优秀教师分别作为本丛书各教材的作者,这些老师长期从事计算机的教学工作,对应用型的教学特点有较多的研究和实践经验。由于指导思想明确,作者水平较高,教材针对性强,质量较高,本丛书问世7年来,愈来愈得到各校师生的欢迎和好评,至今已发行了240多万册,是国内应用型高校的主流教材之一。2006年被教育部评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向全国推荐。

由于我国的计算机应用技术教育正在蓬勃发展,许多问题有待深入讨论,新的经验也会层出不穷,我们会根据需要不断丰富本丛书的内容,扩充丛书的选题,以满足各校教学的需要。

本丛书肯定会有不足之处,请专家和读者不吝指正。

全国高等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研究会会长

“高等院校计算机应用技术规划教材”主编谭浩强2008年5月1日于北京清华园

本书根据教育部高等学校文科计算机基础教学指导委员会编写的《高等学校文科类专业大学计算机教学要求》的基本内容编写,为大学本科学生“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用书。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软件不断地更新,本书所述各章内容也不断地做相应的修订和完善。作者在讲授本书内容长达十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教材内容分别由Windows 2000、Windows XP过渡到Windows 7,Microsoft Office办公自动化系列软件也从2000版、2003版、2007版过渡到了2010版本的内容。

本书共分为8章,内容主要有计算机基础知识、Windows 7、Word 2010、Excel 2010、PowerPoint 2010、Internet入门、GoldWave及Windows Movie Maker八部分。

第1章简要介绍了计算机的发展简史、计算机的特点、计算机的分类和应用,对计算机中的数制做了较为详细的讲解,对计算机最新研究成果做了简介、对今后的发展趋势做了展望,对计算机安全知识及病毒防护做了简要介绍。

第2章主要内容是Windows 7操作系统的基本应用,首先介绍了Windows 7操作系统的基本特点,其后重点介绍了Windows 7操作系统的基本操作、文件管理、系统设置、管理工具和网络管理等内容。

第3章主要介绍了文字处理软件Word 2010的基本应用,包括文档编辑、排版、页面设置、表格的制作、插入和绘制图形以及打印设置等基本内容;并对Word 2010的一些高级应用如样式和模板的应用、长文档制作、公式编辑以及Word 2010的新增功能做了介绍。

第4章主要介绍了电子表格处理软件Excel 2010的基本操作和主要功能,重点讲解了利用Excel 2010制作电子表格、对表格数据进行运算处理、运用函数和图标进行数据分析、对数据作排序、筛选、分类汇总等数据操作的方法。并对Excel与Word、PowerPoint数据共享和Excel 2010的新增功能也做了介绍。

第5章以PowerPoint 2010为例介绍了PowerPoint的基本功能、窗口组成,重点讲解了制作演示文稿的步骤和主要操作,包括创建演示文稿、编辑演示文稿内容、创建幻灯片母版、为幻灯片设计背景以及添加切换效果、动画效果、超级链接等。

第6章简要介绍了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分类以及网络体系结构与网络协议等基本内容。重点讲解了Internet的相关知识,包括Internet的发展历程、IP地址、建立Internet连接的主要方式以及Internet的主要服务与应用。

第7章主要介绍了GoldWave数字音响编辑软件的主要功能,包括对音乐进行播放、录制、编辑以及转换格式等内容。

第8章主要介绍了视频编辑软件Windows Movie Maker的基本应用,简单介绍Movie Maker基础知识,重点介绍视频素材的搜集、编辑项目、修改剪辑、制作特效、制作片头、片尾、字幕、音频的处理及预览影片等内容。

本书编写人员长期工作在教学第一线,在多年的教学实践基础上,根据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特点确定本书各章的编写内容,侧重引导读者在学习过程中更多地动手,在计算机上做大量的实际操作和演练,与本书配套的《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上机实验与习题(第2版)》(周星宇主编)为读者准备了详尽的动手操作实习内容和大量的上机演练习题。

本书由赵万龙任主编,徐燕、周星宇、朱艺红、曹润和曹宇参加了编写,书中各章内容是全体参编人员集体的劳动成果,每一章的完成都是在一人执笔,所有人员多次阅稿、讨论、修改中完成的,各章的主要执笔人为:第1章朱艺红、第2章徐燕、第3章周星宇、第4章赵万龙、第5章徐燕、第6、8章曹润、第7章曹宇。每位作者对全书各章的内容均提出了非常中肯的修改意见。

本书的出版发行,得到了清华大学出版社的大力支持。谭浩强老师、薛淑斌老师、谢琛老师为本书的出版发行做了大量工作,在此表示诚挚的谢意!

由于编著者的水平所限,尽管撰写此书时已尽了很大努力,但难免有不妥之处,敬请读者朋友批评指正。

作者2017年11月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