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是人类发现世界、探知万物——也包括了解人类自身的最好途径。科学是神奇的,在人类历史上具有起推动作用的革命力量。物理,顾名思义乃事物的道理,物理学的魅力之一在于通过探索自然规律和事物本质,把自然界的种种神奇现象和物质运动规律变成易于学习的公式和原理并得以应用,使人们总是充满激情与乐趣。“境自远尘皆入咏,物含妙理总堪寻”。物理学的科学理论及其形成的科学观和展现的方法论,深刻影响着人类对物质世界的基本认识、人类的思维方式和社会生活,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基石。人们一般认为,物理学的理论与实验集中地体现了科学精神与科学方法,其成果为工程技术进步开辟了道路,工程技术革新又进一步推动着科学的发展,这些是支撑人类社会文明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基础物理学为内容的“大学物理”课程,是高等学校理工科专业和非物理类专业的通识性必修基础课程。本课程讲授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是理工科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基础物理教学,通过观察与实验、分析与综合、归纳与演绎、抽象与推理、类比与联想等科学方法,培养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与研究方法,增强获取知识和独立思考的能力,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运用所学的理论与方法来分析和解决问题。大学基础物理课程具有一定系统性,缺少了某个教学模块,都会觉得美中不足。考虑到绝大部分学生不做笔记,课外学习较为困难,如何在有限的课程学时让学生更好地学习物理学的基本内容,掌握主要知识点及其基本应用,这是我们思考和关注的一个问题。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大学物理”,理清课程知识脉络,分清主次,掌握解题思路与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我们编写了这本包含课外练习的教学纲要,作为课堂教学的补充资料,也可作为自学读物,以期学生有所启迪。
本书结构与《大学基础物理学》(第3版,张三慧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的章节顺序相对应。主要内容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内容概要与典型例题; 第二部分课外练习。
“内容概要”着重体现大学基础物理学的主要理论和知识点,并不是对教材中公式的罗列与解析,也不是对教材中重要内容的简单提取或压缩,而是以内容概要与典型例题进行了概括性的描述与拓展,并适当融入科学文化与人文方面的知识,使之具有一定可读性,力求做到内容严谨,物理概念表达准确,清晰明朗,便于读者理解和复习,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课外练习题型多样,题量适中,体系完整,采用活页形式,可作为学生作业。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1790—1866年)指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我们希望把这一教育理念融入本书的编写中。
参加本书编写的全部成员长期工作在大学物理教学第一线,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具体分工是: 杨宇霖(练习1、练习2)、李敏(练习3、练习4)、黄晓桦(练习5)、程再军(练习10、练习11)、王灵婕(练习12、练习13)、林一清(练习14、练习15)等编写第二部分的部分课外练习; 杜旭日编写全书第一部分以及第二部分的练习6~9、练习16、练习17,并负责统稿。为方便教学与使用,对课外练习的顺序略作调整。
在编写过程中,参考和借鉴了一些文献、同行编写的相关教学资料以及网络资源,考虑到本书的练习和例题大都是大学物理中的基本内容,因此没有开列众多的教学参考书籍,只在书末列出了主要的参考文献,在此对其作者一并表示衷心感谢。感谢清华大学出版社佟丽霞、朱红莲、陈凯仁和常雪影等老师的支持和付出的辛勤工作。感谢“厦门理工学院2018年案例教材资助项目”为本书出版提供了资助。
成稿之后,总觉得不尽如人意,希望所做工作只是引玉之砖。由于时间仓促,编者能力有限,书中定有不少纰漏,欢迎广大读者批评指正,并及时向我们反馈意见或建议,以便再版时进一步完善与修订。
编者
2018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