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前言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软件工程是指导计算机软件开发和维护的学科。软件工程采用工程的概念、原理、技术和方法,把良好的技术方法和正确的管理结合起来开发软件。软件工程学已成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一门重要学科。

  依据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本书着重从实用的角度讲述软件工程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介绍如何开发和维护软件;介绍如何合理安排软件开发和维护过程,规范地书写软件工程文档;介绍如何提高软件开发过程的效率和质量。本书第1版出版以来,受到了广大读者的厚爱,本次改版增加了10.8节软件工程实践环节,给出了软件工程课程设计实验指导书及若干软件工程课程设计,供读者选用;为适应计算机软件和硬件的不断变化,修改了一些陈旧的内容。

  本书内容包括软件工程概述、软件计划(软件定义、可行性研究、需求分析)、结构化设计(概要设计、详细设计、界面设计、数据代码设计、软件设计文档)、软件编码和软件测试、软件维护、面向对象方法学与UML、面向对象软件设计与实现、软件工程技术的发展(CASE技术、软件重用、RUP、Rational Rose简介、软件构件模型比较)、软件工程管理、软件开发实例(招聘考试成绩管理系统)与软件工程课程实践环节。

  软件工程课程教学的重点如下:

  (1)软件工程的结构化方法(结构化分析、结构化设计和结构化程序设计);

  (2)面向对象方法与UML;

  (3)软件测试;

  (4)软件质量保证。

  本书的特点如下:

  (1)语言流畅、深入浅出、详略适当、可读性好、应用性强、易于理解。

  (2)每章列出主要内容、重点和小结,配有经过精选的适量例题和习题,有的例题贯穿各章,可以作为读者实践环节的样例。附录中有章末习题的答案,便于读者对学习成果进行检验。

  (3)书中介绍了软件工程各阶段文档书写规范,使读者在开发软件时有参考依据。

  (4)针对软件开发的实际需要,介绍了数据代码设计的原则和方法。

  (5)第10章介绍一个软件开发实例——招聘考试成绩管理系统,使读者对软件开发的全过程有感性认识。

  “软件工程”课程建议安排在程序设计语言、数据库原理、数据结构等专业课之后,毕业实习、毕业设计之前开设。建议理论学习为44~50学时,并适当安排实践环节。通过软件开发的实际训练来培养和提高学生开发、维护软件的能力。

  在软件工程实践环节可要求学生完成一个难度适当的软件设计课题。时间安排上,可集中2~4周进行课程设计,也可在理论教学的适当阶段同步安排实践环节,分阶段完成课题。

  本书提供教学大纲、教学课件、习题解答、期末试卷等配套资源,扫描封底的“课件下载”二维码,在公众号“书圈”下载。

  本书可作为应用型本科计算机相关专业的教材,也可供从事计算机软件开发,维护及应用的广大科技人员参考。

  本书的主编为陆惠恩,2.9.2节、4.5.7节、7.7节、7.8节、8.6节、8.7节、9.7节由张成姝编写,第5章由陆培恩编写,其他内容由陆惠恩编写。

  书中难免存在不足之处,敬请读者批评指正。

  

  编  者

  2020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