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前言

前言

现代物流管理与实务(第3版)物流是流通的命脉,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也是国家经济建设的重要支撑,它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物流产业化进程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的位置。高效合理的物流管理,对规范经营、完善服务、强化成本控制、充分利用资源、降低成本、减少损失、提高经济效益、提升物流企业竞争力等都具有积极的促进功能,对物流企业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产生重大影响,并在国际大物流中发挥衔接、协调、枢纽等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越来越受到我国物流行业主管部门和物流企业的高度重视。

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的到来,为物流产业转型升级创造了重大机遇,智慧物流正在成为物流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源泉。预计未来5~10年,物联网、云计算和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将进入成熟期,物流人员、装备设施以及货物将全面接入互联网,呈现指数级增长趋势,形成全覆盖、广连接的物流互联网,“万物互联”助推智慧物流发展。

智慧物流通过连接升级、数据升级、模式升级、体验升级、智能升级和绿色升级全面助推供应链升级,这将深刻影响社会生产和流通方式,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动能转换,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物流业发展带来新机遇。

当今我国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制造业大国,带动物流市场呈供需两旺态势,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物流市场。同时消费型物流需求增长成为亮点,消费驱动型经济增长特征明显,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稳步增长,其中,网上零售额增长显著,持续扩大的消费带动物流高速增长。同时,我国物流效率近几年提升明显,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下降0.3%~0.4%。另外,受企业降本增效的影响,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物流企业加大技术装备改造升级力度,行业信息化、自动化、机械化及智能化趋势明显。

物流管理是物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物流运营中的各个环节。物流管理既是物流专业的核心基础课程,也是大学生就业从业所必须掌握的关键知识技能。“物流管理基础”在现代物流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中起着重要的先导性作用,承担着提高学生对物流基本知识技能的认识水平、培养学生职业兴趣和职业认同的任务。

当前,随着国家“一带一路、互联互通”总体发展的快速推进,面对物流市场国际化的迅速发展与激烈竞争,对从事现代物流管理人员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社会物资流通和物流产业发展急需大量具有国际物流运营管理扎实理论知识与实际运作技能复合型的专门人才。为了保障我国全球经济和国际物流的顺利运转,加强现代物流管理从业者的应用技能培训、强化专业综合业务素质培养、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加速推进物流产业化进程、提高我国现代化物流管理水平,更好地为我国物流经济和物流教学实践服务,这既是物流企业可持续快速发展的战略选择,也是本书出版的真正目的和意义。

本书自2004年出版以来,因为写作质量高、突出应用能力培养、注重职业教育,所以深受全国各高等职业院校广大师生的欢迎,并于2007年评为北京市高等教育精品教材,于2008年被教育部评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本书于2008年再版,目前已经多次重印,此次第3版根据读者的意见和建议,编者审慎地对原教材进行了精心设计,包括结构调整、更换案例、补充知识等修改,使其更贴近现代物流产业发展实际,更好地为国家物流经济发展和教学服务。

本书作为高等职业教育物流管理专业的特色教材,全书共七章,以学习者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严格按照教育部“加强职业教育、突出实践技能培养”的要求,根据国际物流产业发展的新特点,结合物流实际业务运营,系统地介绍了物流系统、物流采购、仓储库存与配送管理、物流运输、物流包装、装卸搬运、物流信息、电子商务与智慧物流等物流管理知识,并通过实践实训强化创新思维与应用能力培养。

由于本书融入了现代物流管理与实务最新的实践教学理念,力求严谨、注重与时俱进,具有知识系统、案例丰富、贴近实际、突出实用性、注重创新等特点,因此既可以作为应用型大学及高职高专院校物流管理、工商管理等专业教学的首选教材,也可以用于物流企业员工在职岗位培训,并为广大社会创业、从业者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本书由李大军筹划并具体组织,刘华和王月为主编,由刘华统改稿,郑强国、尚羿豪为副主编,由孙旭教授审订。参加编写的人员有: 牟惟仲(序言)、王月(第一章、第六章)、郑强国(第二章)、刘华(第三章、第四章)、张肖华(第七章)、尚羿豪(第五章、附录),李晓新负责文字和版式修改、课件制作。

在本书的编写过程中,我们参阅了国内外有关现代物流管理与实务的最新书刊、网站资料以及国家历年颁布实施的相关物流法规和管理规定,并得到物流业界及中国物流技术协会有关专家教授的具体指导,在此一并致谢。为配合教学,特提供配套电子课件,读者可通过扫描本书背面的二维码获取相关教学资源。因编者水平有限,书中难免有疏漏和不足,恳请专家、同行和读者批评、指正。

编者2021年6月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世界各国之间的贸易交往日益密切,随着我国入世后有关条款的逐步兑现,我国流通市场已经对外全面开放,中国市场国际化的特征越来越明显,这为我国国际物流市场开拓和物流企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物流是流通的命脉,也是国家经济建设的关键环节,面对国际物流市场的发展与激烈竞争,物流在国民经济建设与物流产业化进程中将发挥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加强物流从业人员技能培训与综合业务素质培养,已成为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本书的再版顺应这一潮流,正是为培养大量物流运营与管理专门人才、解决物流企业发展对既掌握物流管理知识又懂得物流运营实际业务操作的专业技能型人才的急需教材。本书严格按照教育部关于“加强职业教育、注重实践教学、强化技能培养”等教育教学改革精神和要求,由长期从事物流教学与实践的主讲教师及具有丰富经验的企业人士共同编写,本书的出版对提高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提升企业的服务质量和水平、促进我国物流业的健康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为此本书从物流管理实务的角度吸收国外发展物流产业成功的经验,结合物流企业的实际操作流程进行精心编写。全书共七章,主要针对物流运营与管理各个工作环节和流程,具体介绍了物流采购、物流运输、物流仓储、物流配送、物流包装、物流装卸与流通加工等基本知识与实务,并通过企业物流运作管理的真实案例指导实训,达到学以致用、强化技能培养的目的。

本书自2004年1月出版以来,深受全国各高等职业教育院校广大师生的欢迎,已经重印了5次,并于2007年获得北京市教委“精品教材”的称号,这次再版是以第1版为基础,重新修订。与第1版比较,第2版压缩了部分章节的理论知识内容,以精练实用为原则,突出实践性,每章增加了小结,修订了案例讨论、思考题和实践课堂,内容更加充实、完整,更有利于教师教学和学生自学。

本书作为高等职业教育物流管理专业的特色教材,注重基础、注重知识体系完整、注重实践、注重操作技能和执行能力的培养,且全书采取新颖、统一的格式化设计。正是由于本书具有定位准确、理论适中、知识系统、内容翔实、案例丰富、贴近实际、突出实用性、适用范围宽泛及通俗易懂、便于学习和掌握等特点,因此本书既适用于物流管理、经营管理、市场营销、工商管理、电子商务等经济类相关专业各层次学历职业教育与教学,又可作为物流企业从业人员的岗位培训用书,对广大社会读者也是一本非常有益的科技读物。

本书由李大军进行总体方案策划并具体组织,刘华主编并统稿,林玲玲和葛文芳为副主编;本书由中国物流技术协会理事长、原内贸部科技司司长、高级工程师牟惟仲审定。参加编写人员有: 崔晓文(第一章),刘华(第二章),罗松涛(第三章),周伟、葛文芳(第四章),林玲玲(第五章),董铁、李大军(第六章),邹海毅、卜小玲(第七章)。

在本书的编写过程中,我们参阅、借鉴、引用了大量国内外有关物流运营与管理等方面的书刊资料和业界的研究成果,并得到编委会委员牟惟仲、翁心刚、李守林、冀俊杰、储祥银、吴明、宋承敏、王纪平、丁建忠、林亚、鲁瑞清、孟乃奇、赵茜、张惠欣等有关专家、教授的具体指导,在此一并致谢。由于编者水平有限,书中难免有疏漏和不足,恳请同行和读者予以批评、指正。

编者2007年7月随着网络经济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物流已成为国际大贸易和社会商品流通的关键环节。我国长期以来存在“重商流、轻物流、重生产、轻流通”的问题,物流的理论研究及实践都比较落后,这已经成为影响我国实现经济跨越式全面发展的一个障碍。近年来,由于物流器具的进步、信息技术的应用和管理理念的变革,不仅使得现代物流的发展进入了全新的时期,而且正在逐步形成产业链。

现代物流的发展对于搞活商品流通、推动电子商务发展、促进经济增长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主要表现在: 第一,现代物流推动了商品经济的有效运转,对于解决商品生产与消费的矛盾发挥了积极作用;第二,现代物流极大地提高了流通效率,缩短了商品流通周期;第三,现代物流极大地降低了物流成本,为企业降低产品成本和提高经济效益发挥了突出作用;第四,现代物流产业的蓬勃发展促进了产业结构的调整,为企业寻找新的增长点提供了重要途径,体现了社会分工的基本原则。

21世纪,物流业将会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为此我国各地区政府对发展物流十分关注,许多省市已经做出物流发展规划,积极建立物流园区和物流基地,如北京市的“三地一港”物流布局已初具规模。但是现代物流的发展趋势是信息化、自动化、网络化、智能化、柔性化,尤其是中国加入WTO,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全球经济一体化步伐的加快,要求在我国物流的发展中时刻紧跟世界物流技术发展的前沿,利用先进技术改造我国仓储、运输、包装等流通环节场地、设施、器具及运营方式,以提高我国物流效率,增强我国物流企业在国际物流市场上的竞争能力,加快我国物流现代化的步伐。同时,物流复杂性和快速发展的客观形势又要求我们在理论上深入研究、积极实践。

为此本书从物流管理实务的角度吸收国外发展物流产业成功的经验,再结合物流企业的实际操作流程,精心编写了如下内容: 第一章物流管理概论;第二章采购供应管理;第三章运输管理;第四章仓储管理;第五章配送管理;第六章包装、装卸与流通加工;第七章企业物流运作实例。本书的特点如下: 第一,集合性。本书打破了目前物流系列教材的常规模式,运用了集合的手法将物流管理系统中的主要环节如采购、运输、仓储、配送、包装装卸、流通加工汇集成册,突出实务与实践,便于集中培训用书,又利于在一本书中了解物流管理的全貌。第二,实用性。本书的每一部分内容都与企业的实际物流管理及运作有密切的关联,从而突破同类教材过于理论化、空洞化、说教化等模式。此外,本书每一章节都附有国内外不同角度的案例介绍和分析,使学生能够理论联系实际,物流从业人员能够开阔视野,取长补短,为企业提高物流运作水平、降低物流成本有所借鉴。第三,可操作性。本书的七章均以模块设计的思想来安排内容,各章节既为统一整体又各自独立。同时章节设计也是以大多数企业物流管理及岗位操作设置为基本框架,非常有利于各类型企业、部门集中或者独立进行培训。第四,通俗性。本书紧密结合中国企业物流运营的实际状况,行文力求通俗易懂,简明扼要,并附有图表,既便于物流管理专业高职学生学习与掌握,又利于一般物流操作人员领会使用。

本书是针对物流管理专业高职高专学生的特点,针对物流行业岗位职责和操作技能要求而编写的教材。本书知识面宽、操作性强、理论难度适中、自成体系,不仅适合作为专科学生的必学用书,也非常适合作为物流培训教材。对于自学能力较强,强烈要求掌握新知识、新技能的人,该系列教材是非常有益的科技读物。

本书由刘华主编并统稿,李大军、邹海毅为副主编,参加编写工作的人员有: 李大军(第一章),刘华(第二章),罗松涛(第三章),周伟、葛文芳(第四章),林玲玲(第五章),董铁(第六章),邹海毅(第七章),全书由吴明审订。

在编写本书的过程中,我们翻阅和参考了大量与物流运营管理有关的书刊、文件及资料,深入连锁企业、物流配送中心,走访了作业和管理人员,收集了一些有关物流运营与管理的典型案例,力图献给读者最新、最前沿的知识和最充实的内容。希望此书能够对读者有所帮助。由于编者水平有限,书中难免存在疏漏和不足,敬请社会各界专家和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编者2004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