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前言

前.言

REFACE

大学生创新创业一度热火朝天,但面临着诸多现实难题。比如,创新创业项目选题方向不清晰,探索方向过分耗时耗力,缺乏扎实的社会调研,没有精准的用户定位,做出来的方案是“空中楼阁”,不是市场所需、国家所需;创业团队矛盾难以处理,分崩离析普遍存在;团队成员误以为创业很“简单”,以创业作为逃避学业、就业的借口;创业项目普遍倾向于商业模式的创新、科技含量不高;大学生在应对社会竞争时自信心不足、资源不足、竞争力不强,缺乏系统性思考;一部分大学生创业以赚钱为全部目的,误入歧途……

如何才能让创新创业这棵“大树”结出“硕果”,使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真正得以提升?那就需要让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和实践更加科学、更有成效。回顾当前我国的创新创业教育,发现有三大问题亟待解决。

首先,创新创业教育理论是基本西化的。创业基础理论如创业机会、创业团队、创业资源、市场营销、融资财务、风险管理等,大多源自西方理论;我们的产品设计理论如精益创业、设计思维、第一性原理、萃智理论等,也都是源自西方理论。西方的管理理论,更擅长“管物”,而非“管人”。此外,西方的经济和管理理论,有一个基础的理论假设前提是“理性人”“经济人”,基于此假设会容易走进管理误区。

其次,创新创业教育理论是碎片化的。在案例教学过程中,常常只学习成功创业家的只言片语,如“互联网思维”“风口论”“定位”等,但都无法在年轻有活力的创业者脑海里形成系统化思维,无法形成自洽的逻辑,无法形成可以认识现实、解答现实、改造现实的理论。

最后,创新创业教育理论是缺乏鲜明的价值引领的。年轻创业者容易形成“金钱至上”“利润最大化”“流量为王”“先挣一个亿”等有失偏颇的创业价值观。中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要认识到资本的道德属性两面性,必须坚持传统的“义利兼顾”,明确价值导向:“创业为了人民”而不是“创业为了资本”,坚持“人民统领资本”而不是“资本统领人民”。

我们感到一种使命感在召唤: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亟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导向,同时需要大量吸收本土化的、中国特色的实践案例和理论!然而中国改革开放不过四十多年,能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创业型企业屈指可数。商海浮沉,星光点点。有没有时间跨度更长、影响力更大的“创业型组织”值得我们学习呢?

一封信跃入我们的眼中,如图1所示:

图 1 毛泽东给李达的信

1948年11月,毛泽东在西柏坡给李达的一封信中写道:“吾兄系本公司发起人之一,现公司生意兴隆,望速前来参与经营。”

信纸上巧心妙语,见信人心有灵犀。一代伟人将党的发展喻为公司,视同创业,后人观之,醍醐灌顶——从58人到9800多万人,从小到大,从弱到强,虽经曲折,善于迭代,百年大党,智慧无穷,若得其一,受益匪浅!——我们为何不“跟党学创业”?

为坚定青年的历史自信、增强青年的历史主动,北京科技大学于2021年4月成立了“思创融合”工作室,推动创新创业课程思政课“跟党学创业”研发。工作室由创新创业学院(原创新创业中心)和马克思主义学院牵头,以“中国共产党是最有先进性、最有领导力、最有创新精神与活力的创业组织”为切入点,探寻百年大党“创业”的成功经验,诠释中国共产党百年不衰的真谛,同时归纳出创新创业应具信念、应循规律、应备素质,让新时代青年在干事创业过程中树立正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发展史中汲取奋斗智慧和力量。

党有哪些经验值得我们深入学习呢?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对一百年来党积累的宝贵的历史经验进行了高度总结: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人民至上,坚持理论创新,坚持独立自主,坚持中国道路,坚持胸怀天下,坚持开拓创新,坚持敢于斗争,坚持统一战线,坚持自我革命。会议强调,这十个方面,是经过长期实践积累的宝贵经验,是党和人民共同创造的精神财富,必须倍加珍惜、长期坚持,并在新时代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坚持理论武装同常态化长效化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相结合,引导党员、干部不断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〇1。“常态化”“长效化”成为党史学习教育的两个重要要求。学习党史,不仅仅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时的一次学习热潮,更是要在下一个百年里常常学习、常常内化的重要任务。同时,要实现中国式现代化,需要中国智慧,要实现中国式现代化下的创新创业教育与人才培养,就需要中国式创新创业教育,尤其是需要由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经过百年实践总结出来的先进理论,来夯实中国创新创业教育基础、来为中国创新创业教育注入活的灵魂!总之,学习党史,也将给创新创业教育带来全新的启迪。

在开始学习之前,我们需要特别正式地澄清这样几个问题:中国共产党创的是什么“业”?和大家通常理解的创业一样吗?我们“跟党学创业”到底要学什么?

从学术概念讲,“创业是一种思考、推理,并结合运气的行为方式,它为运气带来的机会所驱动,需要在方法上全盘考虑并拥有和谐的领导力。”〇2我们现在狭义创业的概念是生产经营活动,开创个体和团队的企业,包括独立创业、组织内创业,通常考虑的要素是投入、成本、回报、收益、风险……这些更多是以创业者利益为出发点的。广义创业的概念是“开展创造性的活动都是创业”。

然而,纵观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史,1927年大革命失败,仅1927年4月到1928年上半年,牺牲的共产党员、共青团员、工农群众和其他革命人士,多达31万人,平均每天就有近1000人牺牲。从1921年到1949年,竟有370多万名革命先烈牺牲,他们以生命和鲜血为代价所求的回报是什么?时至今日,乡村振兴、抗洪救灾……仍有很多党员冲锋陷阵、不畏牺牲,他们奋斗是为了什么?是为了自己或家人的利益吗?

〇1 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载《人民日报》,2022年10月26日。

〇2 杨雪梅等:《大学生创新创业教程》,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21年,第3页。

没有任何一种特定的经济管理、商业意义上的创业能够达到中国共产党的这个崇高境界。没有任何一个团队可以如此不计投入、不求回报、不畏牺牲!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中国共产党一经诞生,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确立为自己的初心使命。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一切奋斗、一切牺牲、一切创造,归结起来就是一个主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〇1因此,我们讲中国共产党“创”的是“国家和民族大业”“共产主义伟业”,这是一种超脱一般境界的“业”,是崇高的、光荣的、严肃的、伟大的。跟党学创业,是广义上的“创业”,不能用单纯的经济学理论去理解,更不能世俗化和庸俗化地去学习,我们需要抱有敬畏之心、谦虚之心、严谨之心去学习。

此外,我们也需要辩证地看到,在社会主义建设早期探索过程中,虽然经历了严重曲折,但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取得的独创性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为在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

因此,跟党学创业,不是简单地学习党史,生搬硬套创业理论、机械化地用于创业活动,而是透过党的百年历史,从它的奋斗史中汲取指导我们日常实践的精神、动力和科学方法,指导我们在任何岗位上坚定立场、担当重任、大胆创新、积极开拓,创造突破性的成绩,实现中国梦。

经过三年的学科交叉研究和授课反馈迭代,“跟党学创业”的整个逻辑框架构建如 图2所示:以使命、愿景、价值观作为整个创业过程、创业要素的中心、出发点和落脚点,

图2 课程建设思路及框架:“创业年轮图”

〇1 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载《人民日报》,2021年7月16日,第1版。

基于创业核心“三要素”理论,从机会、人、资源进行扩展,第一章为创业机会,第二章为创业团队,第三章为创业计划,第四章为创新思维,第五章为市场竞争,第六章为资源整合,第七章为风险管理。每篇文章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创业知识小课堂”,提出一个创新创业常用概念;第二部分以党的重大事件、重大决策、重要人物、重要思想为案例带领读者沉浸式穿越时空,回顾史实;第三部分是“创业启迪”,为从党史中汲取创新创业智慧,这部分会有超越一般创新创业理论的知识点,将与大家探讨更新、更深的领悟。

本书作为“跟党学创业”课程的配套案例教材,以飨读者。党史百年,浩浩荡荡,英雄无数,慷慨激昂。鉴于课题组的研究时间、精力、能力有限,无法一一穷尽党史中全部的智慧,有些地方难免有疏漏,还望读者给以指出。

让我们一起“跟党学创业”,努力让中国式创新创业教育赋能中国式现代化!

北京科技大学

“思创融合”工作室

“跟党学创业”课题组

2023年7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