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前言

前    言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明确指出,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发展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公平。本教材在编写过程中深刻领会党对高校教育工作的指导意见,认真执行党对高校人才培养的具体要求。

  书法是一门极具中国特色的传统艺术,有人称其为“艺术之艺术”。中国书法肇始于汉字产生阶段,是一门至少有3500年历史的艺术。简而言之,书法是汉字的书写艺术。

  为了更好地从书法启蒙的角度描述汉字笔画、结构和偏旁的审美规律,进而总结书写的基本技法,我们提出科学习字的理念。书法是一门艺术,如何用科学的对与错来描述艺术的美和丑呢?

  一方面,用科学方法描述书法的美是有必要的。书法的审美固然有其主观的感性存在,但从总体来说,书法是有其相对客观的美丑标准和内在规律的,而客观标准和内在规律是可以进行理性说明的,这就为我们用科学方法描述书法美提供了可能。按照书法美的内在规律写字就美,否则就不美,也是这个道理。用科学的对与错评判书写的效果,对书法教学具有极实用的价值,越是初学者、越是低年龄段,这一方法就越有意义。这里,要强调一下观念层面的问题。需要说明的是,对于书法学习而言,基本的层面不同于提高的层面,教学的层面不同于艺术的层面,临摹的层面不同于创作的层面,学习的层面不同于批评的层面。用科学方法分析书法美,效果自然大不相同。

  另一方面,用科学描述书法美是可能的。例如,数学和美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最著名的莫过于黄金分割,这是数学家描述美的伟大杰作。古希腊的毕达哥拉斯学派和之后的欧几里得等数学家,用黄金分割法证明了数学与美有着天然的联系,是典型的科学的美。黄金分割无处不在,就是用来衡量美的。书法也属于一种美的艺术,自然也可以用黄金分割来描述。下面对科学介入习字的几个方面展开说明。

  首先,看笔画方面。笔画的灵魂就是笔锋,而笔锋就是数学中的角。在所有的笔画中,能体现笔锋的地方只有三处,即起笔尖锋、收笔、行笔与两端的连接处。一般来说,起笔全是尖锋,这个尖儿是空中落笔形成的锐角。收笔有两种,一种是尖锋的,一种是圆锋的,而尖锋收笔的尖儿是用笔越来越轻形成的锐角。行笔和两端的连接处,即行笔与起笔的连接处或者行笔与收笔的连接处,但无论与谁连接,都只能有两种形态,一种是圆转的,一种是带笔锋的,而这个笔锋就是数学中的钝角。笔锋问题之外,还有两个笔画方面的问题,也都可以用数学精确描述。其一,行笔一共有两种笔势,一种是直线,一种是带弧度的曲线。其二,复合的笔画,两部分之间的交接也只有两种形态,一种是方折,一种是圆转。以上这些问题,都可以用数学中的角度、弧度、直线、曲线加以表达。行笔和两端的连接,甚至还可以用反切来描述。总结起来,笔画由起笔、行笔、收笔构成,而其形态不外乎方、圆两种,方是数学中的角,圆是数学中的圆,这就是笔画与数学的关系。

  其次,看结构与数学的关系。数学方法最大的优点是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通过若干变量,把感性的问题理性化。这一方法,对书法结体的分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认为,汉字的结构就是笔画或偏旁在二维空间的组合问题,所以一定可以分解成左右关系和上下关系两个变量,这就是数学中的二元法,也相当于数学中的横纵坐标。借助于这样一种思维,结构的把握便会变得非常明确。我们提出的重心、主笔、四至、中宫等概念,都是二元思维的产物。一个字的结构之美,上下方面要抬高重心,左右方面要突出主笔。重心向上叫宁上勿下,重心向左叫宁左勿右,中宫收紧叫宁紧勿松,这“三宁三勿”是结构美的核心问题。从内部来看,宁紧勿松是核心中的核心,从外侧来看就叫突出主笔,所以说,主笔是结构的灵魂,它是可以通过数学精确描述的,精确描述的具体方法就叫作黄金分割。

  再次,看偏旁与数学的关系。偏旁是笔画与结构之间的一个环节。笔画会了,结构会了,偏旁便迎刃而解了。偏旁与数学的关系,其实就是结构与数学关系的一种具体表现,还是二维组合问题。也就是说,任何一个偏旁,也都只有两个特点,一个是左右方面的特点,一个是上下方面的特点。例如,三点水这个偏旁,其特点就是中点偏左、中点偏上。再如提手旁的特点,叫作提偏左、提偏上。这是一种典型的变量拆分法。同时,用数学描述还可以让偏旁的细节美感具体化,还以上述两个偏旁为例。比如三点水,具体来说,中点一般要偏左1/3、偏上1/24;而提手旁,具体来说,提一般要偏左1/3,而上下三层的比例关系为2∶2∶3。当然,偏旁与数学的关系不限于以上两个方面,还有更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偏旁的类化问题。我们将所有的偏旁分成八个系列,叫作偏旁八系列。这种系列的划分是围绕着永字八法展开的,其方法的核心原理还是变量问题。八个系列分别强调八个方面的特点,也就是书法教学过程中的八个训练要点,比如点系列偏旁侧重强调点要正反点、尖而弯,人系列偏旁侧重强调撇和捺为主笔,木系列偏旁侧重强调左侧无捺,提系列偏旁侧重强调提主笔,口系列偏旁侧重强调横折的两种变化,刀系列偏旁侧重强调弯钩问题,撇系列偏旁侧重强调短撇直、长撇弯,框系列偏旁侧重强调包围结构的匀称问题。其实,八个系列就是八个变量,偏旁那么多,也超不出这八个变量的综合运用。偏旁八系列的划分是一种数学思维的具体体现。

  在本书强调的书法启蒙教学方法中,最具数学特色的是八分格的运用。八分格是我们独创的一种集方格、田字格、米字格、回宫格、九宫格等优点于一身的习字格,是完全使用数学方法制定出来的。在该习字格中,将字的大小精确为黄金分割的数学值:二分之根号五减一。格中的内框,每侧由五条短线组成,每条短线的长度为1/12,分别组合出1/2、1/3、1/4、2/5、3/5、1/6、1/12、1/24等点,为精确描述任何一个楷体字提供了可能。而且,在纵向的1/3和2/5之间,形成了一个黄金分割区,占内框总宽的1/15,这是大约2/3汉字左右偏旁的重合区,是对汉字结构宁左勿右、宁紧勿松的数学化描述。八分格对于初学书法者来说具有重要的启蒙意义,可使学习者对书法美有更真切的感悟,同时,也将我们提倡的科学习字法演绎到了极致。

  在科学方法的指导下,我们进一步提出高效习字。传统习字方法,靠的是勤学苦练,靠的是老师带徒弟,手把手地教。在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的今天,绝大多数练字者疲于应付各种学业或事业压力,已缺少了勤学苦练的现实基础和时间保障。在这种情况下,高效习字便极具现实意义。问题是,如何才能实现高效呢?

  我们认为,科学的方法是高效习字的前提,高效是科学方法的结果。在书法学习中,科学方法有两层含义:一是宏观方面的,指练字进程的规律;二是微观方面的,指具体练每一个字时的方法。要抓住书法美的内在规律,而不是盲目地练字。例如,明白了笔锋问题,所有笔画的核心书写原理也就清楚了;明白了主笔问题,结构的灵魂问题也就解决了。同样的道理,明白了提按的原理,行草书的灵魂也就抓住了;明白了高古二字,篆隶的灵魂也就通晓了。再举几个具体的例子:比如知道了横是主笔,就涉及1万个字的特征;知道了两翼主笔,就涉及3万个字的特征;知道了无主笔和长画缩进,就涉及4万个字的特征;知道了笔画匀称和空灵饱满,就涉及5万个字的特征。这就是规律与效率的关系。

  对于习字进程的规律性问题,我们强调楷书优先,这不仅涉及如何科学高效练字的问题,也涉及能否建立包含五种书体的一整套书法教学理论的问题。数学中有个概念,叫作坐标,如果有了坐标,便可以确定所有相关量的位置。楷书像坐标一样,也是静态的,它可以作为其他四种书体的坐标;楷书的笔画、偏旁、结构方面的理论,也可以作为行草篆隶理论的坐标。与楷书最为紧密的是行书,行书包括两大类,偏于楷书的叫行楷,偏于草书的叫行草。从实用的角度来看,楷书成分占80%的行楷最为常见。也就是说,行楷的绝大部分内容是通过楷书奠定的,我们只要再学20%与楷书不同的行书内容就可以了,这就是先学楷书的高效之处。以此类推,行书掌握了,再向草书过渡,一步一个脚印,步步为营,学习也就容易了。楷书的另外一个分支是篆隶,楷书的主笔关系、多数偏旁系列划分,对隶书同样适用,而隶书的笔画与楷书的笔画也可以形成一种对比关系,完全可以由此及彼。隶书掌握了,向前推,就是由篆书向隶书过渡的早期隶书,再向前推,就是各种篆书。这样,隶书和篆书之间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变化脉络,在笔画、偏旁、结构方面都有迹可循,而其理论根源,也都是基于楷书。由楷书出发,一条线索是行草,一条线索是篆隶,最后殊途同归,五体兼善,从而实现五种书体的审美理论、书写技法浑然一体。

  本版是在前一版的基础上,根据实际需要改进了部分习字法,并重新录制新的教学视频。

  总之,书法学习的方法因人而异,但书法有其内在的艺术规律,希望本书提供的有关理论和方法,能够对大家学习书法有所帮助。

  

  编  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