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前言

前言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  2017年版  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新课标”)中明确指出了高中 学生在必修阶段需要具备以下表达性技能:清楚地描述事件的过程;使用文字和非文字手段描述个人 经历和事物特征;在口头和书面表达中借助连接性词语、指示代词、词汇衔接等语言手段建立逻辑关 系;根据表达目的选择适当的语篇类型;根据表达的需要选择词汇和语法结构;根据表达的需要选择 正式语或非正式语。在选择性必修阶段需要具备以下表达性技能:以口头或书面形式描述、概括经历 和事实;以口头或书面形式传递信息、论证观点、表达情感;通过重复、举例和解释等方式澄清意思; 运用语篇衔接手段,提高表达的连贯性;根据表达意图和受众特点,有意识地选择和运用语言;根据 表达的需要,设计合理的语篇结构。在选修阶段需要具备以下表达性技能:通过口头或书面方式再 现想象的经历和事物;以口头或书面形式对观点、事件、经历进行评论;通过罗列、举例、对比等方 式进行论证;借助词语和句式形象地传递自己的情感和思想;根据需要创建出不同形式的语篇;根据 需要使用委婉语、模糊语;使用衔接手段有效提高语篇的连贯性;使用特殊词汇、语法进行创造性地 表达。a 新高考非常重视对学生写作能力的考查。在新高考中,作文由一篇增加到两篇,分值也由  25分 增加到  40分。在读后续写和应用文的评分标准  b中都指出了第五档(最高档)作文至少需要达到以 下要求:所使用语法结构和词汇丰富、准确,语言错误很少,且完全不影响意义表达;有效地使用了 连接成分,使文章结构紧凑,全文结构清晰,意义连贯。 但对于中国学生来说,要达到课标要求和新高考第五档作文要求并不容易。通过对  CLECc和  iWriteBaby 1.0d等中国英语学习者笔语语料库的分析,我们发现中国学生在英语写作中可能有以下  4 个层面的问题:  1.词汇层面。缺乏对词汇准确含义的理解,词汇误用现象明显;词汇比较贫乏,倾向于使用意义 较为宽泛的词汇,很难用精确的词汇表达思想;搭配误用比较明显;固定搭配和半自由搭配使用较少, 使用的搭配具有简单化和固化的趋势;短语动词使用较少;介词误用现象明显。  2.语法层面。使用的句式较为简单,基本以简单句为主,不能驾驭复杂的语法结构;时态错误比 较多;个别语法现象(如“主谓一致”)错误较多。  3.语篇层面。段落结构不合理;内容结构比较松散,缺少必要的连接成分;衔接不够紧密,意义 不够连贯;内容逻辑性不够强,说服力较弱。  4.语用层面。语言不够得体,表达生硬;缺少必要的修辞技巧和沟通技巧。 为了帮助广大高中学生突破英语写作障碍,有效提升英语写作技能,并在高考中取得理想的成  a《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  2020年修订)》第  37~39页。  b《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英语科考试说明(高考综合改革试验省份试用)》。 c CLEC(中国英语学习者语料库)由杨惠中、桂诗春在  20世纪  90年代建设完成,共收录了  100万词的中国英语学习 者笔语语料。  d  iWriteBaby 1.0语料库由许家金在  2019年建设完成,共收录了  865万词的中国英语学习者笔语语料。 绩,中国日报社组织了多位专家,针对中国英语学习者写作中的主要问题,编写了这套“中国日报 教你写好英语作文”系列图书。这套图书的高中版共包含《技法指导》《专题突破》《佳句赏析》《高 考实战》四本书。 《技法指导》包含“词汇与表达”“语法与句式”“衔接与连贯”“修辞技巧”“立意谋篇”五部分。 旨在从英语写作的基本功入手,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帮助广大学生打好基础。 《专题突破》包含“应用文写作”“记叙文写作”“议论文写作”“读后续写”“概要写作(电子版)  ” 五个专题。每个专题均包含专题写作攻略、精选题目、题目分析、同题范文、范文构思、范文注释、 范文点津、《中国日报》精选素材等内容,旨在通过全方位的写作指导和不同视角的同题范文,帮助 广大学生掌握新教材和新高考中各类文体的写作技巧。 《佳句赏析》按新课标人与自我、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三大主题语境的选材要求,从《中国日报》 的海量语料中精选了具有代表性的语篇,并对其中的佳句进行了注释和点评,旨在帮助广大学生通 过阅读佳作和佳句来稳步提升写作水平。 《高考实战》收录了近年来各类高考英语试卷中的写作题目。每个章节的内容均包含写作题目、 题目分析、《中国日报》精选素材、同题范文、范文构思、范文注释、范文点津等内容,旨在通过对 高考写作题目的深入分析和不同视角的同题范文,帮助广大学生了解新高考英语写作的命题趋势和 评分标准,帮助广大学生写出名副其实的高分作文。 这套图书从技法到实战,构建了一个完整的学习体系,可以帮助广大高中学生突破英语写作障 碍,并实现从写作文到写好作文的飞跃。另外,这套图书还提供了丰富的数字学习资源和免费的在 线课程。 这套图书在出版过程中得到了清华大学出版社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在此向他们表示由衷的感谢! 最后预祝每一位学子都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在高考中取得理想的成绩! 编者  2023年  7月于中国日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