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前言

前言

本书第1版自出版以来,笔者收到了很多热心读者的来信和反馈,对书的内容提出了很多合理化和可行性建议,再加上PLC技术也在不断迭代更新,笔者便针对性地对第1版的内容进行了增加和修改,并更正了部分错误。

随着工业4.0时代的到来和智能制造的发展,ST语言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很多读者想快速学会ST语言以解决实际问题,但困难重重,总有条无法逾越的鸿沟横亘在面前。就笔者的个人经验以及读者的反馈来看,困难无非集中在以下几点: 第一,PLC基础不过关; 第二,对PLC的应用目的不清楚; 第三,对ST语言仍然有误解; 第四,不肯动手练习; 第五,不结合机械设备理解程序。针对以上问题,第2版增加了常见PLC如何新建ST语言开发环境的内容。由于PLC品牌众多,但读者对ST语言与PLC品牌无关的概念有点模糊,希望读者能明确一个理念: 学习ST语言,是学习它的语法和语句,以及它的编程理念,结合PLC的各种功能,比如任务和功能块、总线控制、寄存器寻址等功能,应用于工程实践,而不是纠结不同PLC品牌的差异、纠结各种指令的用法。PLC是工业控制器,面向的是工业应用,但很多学习ST语言的实例,跟工业控制应用相差甚远,特别是循环语句部分,第2版着重增加了一些工业现场的实例,并增加了对PLC基础的讲解和程序的实现方法讲解。

编程语言只是工具,就好比厨师手中的刀,如果厨师对烹饪技术一窍不通,再好的刀也做不出可口的佳肴。正所谓“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如果厨师烹饪技术一流,没有称手的刀,做出的菜肴想必达不到色、香、味俱佳的层次,正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有了称手的工具,还要有扎实的基础才能使用好工具。所以要想学好ST语言,光学习ST语言的语法和语句是不行的,还需要扎实地掌握PLC基础知识。

最后希望读者能明白,本书的实例虽然脱胎于工业现场,但目的并不仅仅是让读者学会这些实例,最重要的是希望读者能够通过反复练习,结合书中的实例,加深对ST语言的理解,并能融会贯通、举一反三,掌握ST语言的本质,正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最终达到“目无全牛”“游刃有余”的境界。

由于笔者水平有限,书中疏漏之处在所难免,敬请读者批评指正。

傅磊2023年12月

前言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机器设备控制技术越来越复杂。非标准设备

层出不穷,逻辑控制与运动控制的融合越来越密切,工艺计算也越来越复杂。

从事设计调试的一线工程技术人员都有这样的感受,使用传统的梯形图(Ladder Diagram,LD)编程感觉越来越力不从心,特别是

面对复杂任务的时候。结构化文本(Structured Text,ST)语言的出现,大大简化了程序的编写难度,提高了工作效率,使工程技术人员能够轻松面对各种复杂的控制任务。过去,ST语言更像是奢侈品,支持ST语言的可编程控制器(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PLC)非常少,而且这些PLC一般是中、高档系列的,价格较贵。近几年,支持ST语言的PLC越来越多,很多品牌的高、中、低档PLC都支持ST语言,例如三菱最基础的FX1S系列PLC,也可以使用ST语言编程。

市面上的多数PLC教材,都以介绍梯形图为主,各大院校也仍在沿用这类教材,

书中即使有涉及ST语言的内容,也是一带而过,让初学者更加糊涂。

各大PLC厂商的帮助文档和编程手册中有对ST语言的讲解,

但是不系统,只有简单的讲解,没有详细的用法说明,其中的例子

也与工业控制的关系不大,很难让初学者理解和掌握,

甚至难以入门。很多电气从业人员

不了解ST语言,甚至将其与西门子PLC的语句表(Statement List,STL)

以及指令表(Instruction List,IL)混为一谈。

在很多场合,ST语言仅仅被用于配合梯形图进行数学运算,这违背了设计ST语言的初衷。人们对ST语言的各种误解,再加上使用ST语言的电气从业人员比较少,严重影响了ST语言的推广和使用,使初学者更加畏惧ST语言。

因此,从工程技术实践出发,编写一本适合电气从业人员学习ST语言的教程,非常必要。

本书是笔者根据多年工作经验及学习ST语言的具体体会编写而成的。大多数电气从业人员都是以梯形图为基础接触PLC编程

的,并且除了理工科专业的毕业生之外,电气从业人员几乎没有接触计算机高级语言的经历。

因此,本书将以最基本的梯形图为切入点,介绍如何用ST语言代替梯形图,逐步深入,

带领读者进入ST语言的世界,即使不会计算机高级语言的电气从业人员也能轻松入门。

笔者水平有限,书中难免有不符合逻辑的地方,欢迎读者批评指正。

傅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