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前言

前  言

本教材以《大学英语教学指南(2020版)》《大学外语课程思政教学指南》《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以及《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为指导,旨在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术英语写作能力,同时融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于一体,使学生在未来学习、科研和工作中不仅能用英语开展有效的书面学术交流,而且能坚定理想信念,致力于科研探究创新与中国学术话语体系的国际化构建。

一、编写理念

教材设计以学生为中心,以产出为导向,融合了“教育目标新分类法”“案例教学法”“基于体裁的写作教学法”等多种理念,形成主题系统、语用突出、案例典型的内容体系,指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式学习丰富学术英语写作知识,培养学术思辨能力,塑造科研探索品格。

二、教材特色

本教材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基于体裁,以读促写

本教材基于体裁知识,按照引言、文献综述、研究方法、研究结果、讨论、结语、标题与摘要、致谢与参考文献等八个主题设计学习框架,以常规写作步骤逐步推进,从经典阅读过渡到学术案例评析,再过渡到写作输出,力求符合学生学习需求及认知规律。

2.案例教学,学科融合

本教材突出案例教学法,以学生为中心,遵循明确的教学步骤,推演论证语步,赏析话语特征,进而复盘重构,掌握语法和语用知识。同时,本教材重视学科融合,以真实的学术写作案例为探究对象,引导学生结合个人专业和兴趣,撰写形成个性化学术成果,培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强国有我,思政融入

为让青年学子明确科技兴国的使命担当,本教材按单元构建了系列思政展示主题,包括介绍杰出学者、高新科技产品、权威学术期刊、重大科技突破、高端国际会议、科学家精神、研究项目、学术不端行为等,引导学生结合同侪示范,见贤思齐,在主动写与说中领悟科学家精神,讲好中国科技故事和中国学术故事。

4.线上线下,形态多元

本教材为新形态教材,融合数字技术,注重互动性和个性化学习,以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和理解力。教材部分内容支持在线访问,便于更新内容,同时提供数据分析,帮助教师跟踪学习进度和效果。

三、单元结构

本教材共八个单元,以论文结构为框架。每个单元除了教学目标,包括六个部分,通过读、评、写等维度的训练,促进学生在语篇结构、词汇语法、人际特征等方面认知水平的提高。具体结构如下:

Learning Objectives:全面准确描述单元学习目标和预期成果,让学生能够自我评估学习进度,明确学习动机,提高学习效率;也为教师教学提供方向,确保内容的相关性和深度,并据此调整教学策略,保证教学效果。

Bridge-in:以简单易行、灵活多样的练习,为学生搭建知识桥梁,引入本单元主题。

Reading:结合一篇学术写作经典文章开展阅读输入,侧重对篇章的理解和知识要素的梳理。素材内容体现课程的知识性和学术性,可读性较高。

Case Study:选用2~3个真实的学术论文写作案例,与阅读部分呈现的重点信息形成呼应,提供结构分析范例,引导学生展开问题思考与探究。

Writing Tips:介绍2~3个词汇、语法、句法、规范等方面的写作技能,与阅读材料和写作案例有明确关联,帮助学生丰富写作知识。

Presentation:通过课程思政导语、活动设计说明和参考范例,引导学生思考学术问题,关注科学家精神和卓越工程师品质培养;通过小组活动形式,完成课程思政展示,讲好中国科技故事和中国学术故事。

Workshop:引导学生反思本单元学习成效,对照单元重点,运用所学,完成相应的写作实践任务。

本教材编写时经过多次研讨,反复修改完善,初稿形成后,在北京交通大学经过四个学期的教学使用,有一定的实践基础,基于此教材编写的课件2024年还获评北京高校优质本科课件。教材在编写过程中得到了北京交通大学语言与传播学院的大力支持,柏云飞、寿业杰、贾水淼和袁铭泽承担大量课件制作工作,谨在此表示感谢。

由于编者水平有限,教材中难免存在问题与不足,欢迎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编者

20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