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前言

建筑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在过去几十年取得了长足的发展。随着科技的进步,目前建筑业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工业化、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成为建筑行业发展的重要方向。例如,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技术的应用为各方建设主体提供了协同工作的基础,在提高生产效率、节约成本和缩短工期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设计、施工、运维方面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传统模式和方法;智能建筑系统的普及提升了居住和办公环境的舒适度和安全性;人工智能技术在建筑行业中的应用逐渐增多,如无人机、建筑机器人的应用,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劳动强度,并为建筑行业带来更多创新;装配式建筑改变了建造方式,其建造速度快、受气候条件影响小,既可节约劳动力,又可提高建筑质量,并且节能环保;绿色低碳理念推动了建筑业可持续发展。2020年7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13个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动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的指导意见》(建市〔2020〕60号),旨在推进建筑工业化、数字化、智能化升级,加快建造方式的转变,推动建筑业高质量发展,并提出到2035年,“‘中国建造’核心竞争力世界领先,建筑工业化全面实现,迈入智能建造世界强国行列”的奋斗目标。

然而,人才缺乏已经成为制约行业转型升级的瓶颈,培养大批掌握建筑工业化、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技术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成为土木建筑大类专业的使命和机遇,同时也对土木建筑大类专业教学改革,特别是教学内容改革提出了迫切要求。

教材建设是专业建设的重要内容,是职业教育类型特征的重要体现,也是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的重要载体,在人才培养中起着重要的基础性作用。优秀的教材更是提高教学质量、培养优秀人才的重要保证。为了满足土木建筑大类各专业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的需求,清华大学出版社借助清华大学一流的学科优势,聚集优秀师资以及行业骨干企业的优秀工程技术和管理人员,启动BIM技术应用、装配式建筑、智能建造三个方向的土木建筑大类新形态系列教材建设工作。该系列教材由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胡兴福教授担任丛书主编,统筹作者团队,确定教材编写原则,并负责审稿等工作。该系列教材具有以下特点。

(1) 思想性。该系列教材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引导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强化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培养。

(2) 规范性。该系列教材以《职业教育专业目录(2021年)》和国家专业教学标准为依据,同时吸取各相关院校的教学实践成果。

(3) 科学性。教材建设遵循职业教育的教学规律,注重理实一体化,内容选取、结构安排体现了职业性和实践性的特色。

(4) 灵活性。鉴于我国地域辽阔,自然条件和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较大,部分教材采用不同课程体系,一纲多本,以满足各院校的个性化需求。

(5) 先进性。一方面,教材建设体现新规范、新技术、新方法,以及现行法律法规和行业相关规定,不仅突出了BIM、装配式建筑、智能建造等新技术的应用,而且反映了营改增等行业管理模式变革的内容。另一方面,教材采用活页式、工作手册式、融媒体等新形态,并配套开发了数字资源(包括但不限于课件、视频、图片、习题库等),大部分图书配套有富媒体素材,通过二维码的形式链接到出版社平台,供学生扫码学习。

教材建设是一项浩大且复杂的千秋工程,为培养建筑行业转型升级所需的合格人才贡献力量是我们的夙愿。BIM、装配式建筑、智能建造在我国的应用尚处于起步阶段,在教材建设中还有许多课题需要探索,本系列教材难免存在不足之处,恳请专家和广大读者批评、指正,希望更多的同仁与我们共同努力!

胡兴福2024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