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定价:34元
印次:1-1
ISBN:9787302218517
出版日期:2010.02.01
印刷日期:2010.02.10
图书责编:刘细珍
图书分类:零售
本书具体介绍了基于经验意义、人际意义和语篇意义三个范畴的翻译语境描写体系,共分为上、下两编。上编从“模式-途径”和“语境张力”两个视角对50余年来现代翻译理论的发展进行梳理,集中对语言学途径进行反思,揭示翻译研究中跨学科移植的规律,探讨语言学途径的发展路径。下编基于上述对翻译研究发展史的认识,借鉴Verschueren的“语境顺应论”模式、Halliday的“语言元功能”等语用学、语言学概念,提出翻译语境模式,并以平行语料为例证,力图建立以“语用-功能”为框架的翻译语境描写提纲。
翻译与跨学科学术研究丛书翻译活动对人类社会发展所起到的重大作用已是学界之共识。仅以中国近、现代史为例, 翻译活动直接影响到中国现代性的形成。近代一些思想家,如严复、林纾、梁启超、鲁迅等,无不以翻译为利器,改造社会,改造国民,改造文学,改造语言。 然而, 中国的翻译研究很长一段时期大多停留在语言分析层面, 在国际上相对滞后。20世纪90年代前,有关翻译研究的论文主要探讨翻译技巧,从文化和意识形态等更宽阔的视野来研究翻译的学术论文寥若晨星。曾经一时, 人们谈中国译论, 必言 “信、达、雅”, 谈论西方译论,离不开奈达与功能对等。90年代后,大量西方的翻译理论被译介到中国,语言学派、功能学派、诠释学派、结构学派、文化学派等等,这些理论大大推动了中国翻译研究与国际接轨。新世纪初, 全球化给中国翻译研究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全国的翻译研究方向博士、硕士研究生数以千计,一批翻译系、所或翻译研究中心在高校成立, 西方翻译学术名著得到大量引进,翻译研究著作得到大量出版, 两岸三地的翻译学刊增至十种之多, 有关翻译的国际学术交流日益昌盛。 正是在这样一个背景下, 我们决定选编“翻译与跨学科学术研究丛书”,旨在结集出版近年来海内外有关翻译或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入选作品要求具有开阔的学术视野,有较强的原创性和鲜明的特色,史料或语料翔实,研究方法具有可操作性,在更深更广的层面上揭示翻译的本质。本丛书所收著作须经丛书编委评审通过。我们期望这套书的编选和出版能够为打造学术精品、推动我国翻译与跨学科研究的发展而起到积极、实际的作用。 ...
上编 翻译研究的语言学途径
第一章 语言学途径的反思3
1.1 概说3
1.2 “模式-途径”框架4
1.2.1 翻译研究模式和理论移植途径4
1.2.2 三大途径和两大流派6
1.2.3 对两大流派关系的认识9
1.3 “语境张力”框架15
1.3.1 “语境张力”概念15
1.3.2 各学派发展中的语境张力体现17
1.3.3 语境张力下各学派的相对位置25
1.3.4 语境张力的启示27
第二章 语言学途径的发展33
2.1 引言33
2.2 语言学途径作为一种工具范式34
2.3 语言学途径作为一种学术话语38
2.4 语言学途径的发展44
2.4.1 语言学途径发展的供体理论44
2.4.2 语言学途径的语境转向55
翻译语境描写论纲 目 录第三章 语言学途径的语境观--翻译语境62
3.1 引言62
3.2 语境的前理论概念(the pre-theoretical concept of
context)--上下文64
3.3 翻译研究中的语境观65
3.4 本书要建立的语境模式--语境视野模式70
3.4.1 译者的语境视野70
3.4.2 翻译研究者的语境视野73
3.4.3 语境视野模式中的“心理情景”和“语言框架”77
3.5 对翻译研究的启示80
3.5.1 方法论上的启示--翻译研究者视野中的
诸关系80
3.5.2 认识论上的启示--翻译语境的属性85
第四章 语言学途径的研究方法93
4.1 引言9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