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定价:69.8元
印次:1-1
ISBN:9787302668343
出版日期:2024.07.01
印刷日期:2024.08.02
图书责编:刘晶
图书分类:零售
"本书的书名脱胎于作者为电影《第二十条》写的影评,也展现了作者对于人性司法的坚守,更是“你办的不是案子,而是别人的人生”的延伸。 作者主张用人性的关怀拉进社会公众与法律的公平正义的距离,让公众朴实的正义感在具体的案件中得到体现,让大家相信,是非对错,就是“公道自在人心”。 作者也呼吁法律工作者,在办案的时候,能够换位思考,多想想案件背后的为什么,秉持良心办案,让人们从具体的案件中认识到法律并不是冰冷的。 "
"刘哲,北京市人民检察院首批入额检察官,2021年入选全国检察机关普通犯罪检察人才库,**人民检察院确定的首批“检察实务专家进校园”师资人员。曾办理山西溃坝案、上诉不加刑审判监督程序抗诉案,设计并组织研发刑事公诉出庭能力培养平台。起草的《北京市人民检察院关于公诉案件起诉书制作的规范意见(试行)》被**人民检察院全文转发;组织设计的捕诉一体和认罪认罚版审查报告模板被**人民检察院推广,并纳入统一办案系统2.0文书模板库;撰写的出庭意见书获评2022年度全国检察机关刑事检察优秀释法说理法律文书。受邀在全国检察机关第十期、第十一期优秀公诉人高级研修班,全军检察机关公诉工作会议暨新修改刑诉法培训班,全国公安机关打击药品安全犯罪专题培训班,河北、山西、江苏、广东、贵州、海南等省级检察机关,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政法大学等高校围绕刑事检察相关内容授课。提出 “你办的不是案子,而是别人的人生”的理念被电影《第二十条》作为台词采用。著有《检察再出发》《你办的不是案子,而是别人的人生》《法治无禁区》《司法观》《法律职业的选择》《司法的趋势》《司法的长期主义》《认罪认罚50 讲》《正义感》《司法与责任》《司法观• 日知录》《法律人的同理心》《轻罪治理50 讲》。"
序 言 人心总有一杆秤 法律是不是冰冷的逻辑,关键在于司法,也就是如何适用法律。 法律从文本意义上来说可能就是一套逻辑体系,或者说是规则体系。 所谓徒法不足以自行,指的就是光有一套法律的逻辑体系是没有用的,还必须应用于实践。将法律应用于实践就是司法的本质功能。但是如何应用,才是最需要关心的问题。 近几年来,人们反对的机械执法就是对法律的机械性应用。这种机械性应用就是只关注法律规则的字面意思,忽视了整体意思和实质内涵。仅仅从字面意义来理解法律、执行法律的行为,就是让法律变得冰冷的根源。 法律的确是一套逻辑体系,但它本身并不冰冷。 法律作为通过自然语言表达的规则有其局限性,主要体现在其滞后性、不全面性和模糊性。 社会发展了,但是法律改不了那么快,是为滞后性;人总有想不到的地方,法律不可能事无巨细都考虑到,是为不全面性;自然语言不是数学语言,难免不够精准,是为模糊性。 而且最重要的是,法律的规则不是约束自然规律,而是约束人的行为。人不是物体,他有自身的不确定反应,每个人性格、经历、道德水平都存在很大的差别。 同样的法律,给每个人带来的感受是不一样的,不同情境下人们的反应也不一样。也就是法律之于人,与生产规则之于产品的效果完全不一样。产品可以标准化,人无法标准化,人的行为更无法标准化。 产品的生产规则直接决定了产品的性能和质量。随着工业化和自动化水平的提高,这种标准化程度越来越高,生产规模也越来越大。 当然,如果生产规则出了问题,那么产品也会批量地出问题。但是人不一样,法律规则不会直接引发人们的行为反应。 比如国家出台了一部法律,可能有一些人关注到了,但是他...
第一章 是非 / 001
法律不是冰冷的逻辑 / 002
办案要分是非曲直 / 013
往构上论 / 024
是非重不重要? / 028
办案中的批判性思维 / 033
“书生办案” / 038
案件讨论 / 044
100%确信 / 049
有争议的案件是否要起诉? / 055
私了 / 061
公了 / 066
第二章 公道 / 071
公道,是条绕远的道 / 072
如何理解天理 / 077
健全的常识 / 081
捕与不捕 / 087
为什么要容错? / 094
一面是情有可原,一面是无法可恕,怎么办? / 101
对撤回起诉应作实质评价 / 107
裁判文书公开有利于提高办案质量 / 113
犯罪标签化 / 119
如何去犯罪标签? / 124
把处分从档案中撤出来 / 129
轻罪犯罪记录封存制度的构建 / 134
第三章 人心 / 141
国法与人情 / 142
人情是案件中的特殊性 / 147
犯罪的不确定性 / 151
暴力也是一种路径依赖 / 155
拿钱最少的去杀人 / 161
你现在再厉害,也只是个逃犯 / 167
《大梦》和怎么办 / 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