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定价:29元
印次:2-3
ISBN:9787302183907
出版日期:2008.09.01
印刷日期:2011.02.15
图书责编:邓婷
图书分类:教材
内 容 简 介 本书以旅游体验论和可持续发展论为核心提出了旅游景区管理的目标模式;从景区分类管理的角度,对不同类别景区(主题公园、旅游度假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文化遗产景区、自然保护区、世界遗产)的开发与管理进行了深入研究,并提出了管理模式;总结了国外旅游景区开发管理的经验教训并对中国旅游景区的热点问题进行了分析。 本书面向普通高等学校旅游管理专业的本科生,同时也可作为旅游从业人员和研究人员了解及研究景区管理的参考用书。
序:旅游辩证法 本书第一版自2004年出版以来,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去年被列为北京市高等教育精品教材,本人也被评为“北京市级高校教学名师”。今年以本书为教材,本人主讲的“旅游景区经营与管理”一课被北京市教委列为市级精品课程,由我领衔的旅游管理教学团队也成为北京市级教学团队。我在这一系列的变化面前深感责任重大,旅游研究于我原本是一种乐趣,现在却成长为了一种使命。 一、Place与Placelessness 计算机时代最伟大的发明莫过于“Replace”了。全球化交流表面上促进了社会的进步,但在实际上却加速消灭了文化的多样性。作为景区的灵魂——地格,却在景区开发中蒸发。塑造旅游景区大众脸谱的重大机制是“replace”与 “copy + paste”。当地格被旅游开发者置于旅游景区管理的边缘,旅游景区就像失去了灵魂的躯干。开发者与规划者对旅游景区地格的缺失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浙江奉化溪口有蒋介石的替身,莫斯科克里姆林宫有斯大林、普京的替身,丽江大研古镇每天有马锅头的替身穿着纳西服装骑马过街,许多景区天天都在上演模仿秀。真实在替代中消失殆尽。 差异就是美,地格的差异是旅游发展的基础。尽管Weaver和 Lawton认为那些由于现代文化的入侵而濒临灭绝的传统习俗和文化将会因为旅游者的需求重新得到保护和发扬,但旅游发展的本身大大加速了文化的趋同。McIntosh、Goeldner和Figuerola指出:旅游会改变当地居民的生活方式,对待游客的态度,文化价值观、思想与行为方式。Nunez提出较弱势的社会常要被迫接受强势社会的许多文化要素,产生广泛的文化假借过程,即涵化...
第一章 导论 1
第一节 旅游景区的概念 1
一、旅游资源 1
二、旅游景区 1
三、旅游目的地 2
第二节 旅游景区的构成要素与特征 3
一、旅游景区构成要素 3
二、旅游景区的特征 5
第三节 旅游景区的分类 6
第四节 旅游景区的管理模式分类 8
第二章 可持续发展观与旅游体验论 11
第一节 可持续发展观 11
一、可持续性 11
二、核心理念:公平观 11
三、旅游可持续发展理论 13
第二节 生态旅游 17
一、生态旅游的兴起 17
二、生态旅游的概念 19
三、生态旅游的内涵 20
四、生态旅游的几种常见形式 21
五、生态旅游者行为准则 23
第三节 旅游体验论 24
一、体验经济时代的特征 24
二、体验的本质与类型 25
三、高峰体验:畅爽(Flow) 26
四、塑造“畅爽”体验的方法 30
五、现代体验理论发展 31
第四节 旅游景区生命周期 34
一、Butler的旅游景区生命周期理论 35
二、旅游景区生命周期理论的启示 36
三、旅游景区生命周期理论的修正 37
第三章 旅游景区开发的社会影响 40
第一节 旅游社会影响研究概述 40
一、旅游影响研究的脉络 40
二、旅游社会影响的定义及其研究内容 41
三、旅游社会影响研究的目标 42
第二节 旅游景区开发的社会影响 42
一、目的地的人口结构与职业 42
二、对目的地文化和遗产的影响 43
三、社会准则的改变 45
四、对日常生活的影响 47
第三节 旅游对景区的社会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