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定价:56元
印次:1-6
ISBN:9787302275879
出版日期:2012.03.01
印刷日期:2025.07.01
图书责编:宋丹青
图书分类:教材
工艺美术是人类不同历史时期和发展阶段人们对日常生活的认识和反映,也是人类社会纵向和横向的复杂的“造物”现象的总体反映。本书将科技史、美术史、宗教史、生活方式史、考古学等综合起来,对以西亚、南亚、北非及欧洲等地区为核心的工艺美术的发生、发展及风格演变的历史进行了梳理及研究,揭示了工艺美术与科学、生活方式的关系,以及人类审美观念的工艺美术中的体现及发展演变。 本书适用于艺术院校设计与绘画专业的学生使用。
董占军,1969年6月生于内蒙古赤峰市,山东工艺美术学院教授,教务处处长,艺术学博士。主要研究领域:设计艺术史、设计艺术美学、艺术文献学。近年出版的学术著作主要有:《西方现代设计艺术史》、《外国设计艺术文献选编》、《设计家的再觉醒—后现代主义设计》、《壶中天地—道与中国园林》、《雕塑艺术鉴赏》、《艺术文献学论纲》等。
近30年来,我国设计艺术教育在传统工艺美术教育的基础上迅猛发展。当前,不仅艺术院校,在一些综合性大学、理工科大学、单科院校也相继开设了设计艺术类专业。据教育部有关资料显示,截至2009年6月,全国1983所普通高校中已有1368所设置了设计艺术类专业,比例高达69%。高校在校生中,有5%为艺术类专业学生,而这5%学生有20%分布在独立建制的艺术类院校,另外80%分布在综合性大学等其他类高等学校。21世纪是“设计的世纪”,经济的发展已由产品的价格竞争、质量竞争转向设计的竞争,设计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经济竞争力的重要指标之一。经济的迅速发展、产品的不断更新给社会各方面带来了巨大变革,因而对设计艺术教育也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设计艺术专业已被列为社会发展急需专业之一,如何适应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满足人们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需要,适应设计艺术事业的要求与变革,是设计艺术教育与研究正面临的新挑战。 20世纪末,我国的设计艺术教育发生了重大变化。1998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在高等院校工艺美术各专业的研究生教育中增设了“设计艺术学”,本科“工艺美术”调整为“艺术设计”。学科专业名称的变化,反映了现实的需要和未来的发展方向。早期的工艺美术教育以满足人们衣、食、住、行、用需要为教育和办学宗旨,以培养专业设计人才为目标,这种办学宗旨和目标可以说体现了当时工艺美术的本质特征。设计艺术涉及的面非常广,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从人们的日常生活用品到交通工具;从展示设计、企业形象策划、媒体广告、动画,到产品包装、样本、商标;从居室空间到公共环境空间等,无所不及。同时也包括传统工艺美术领域的陶瓷、漆器、印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