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定价:59.5元
印次:1-1
ISBN:9787302435631
出版日期:2016.08.01
印刷日期:2016.07.01
图书责编:张玥
图书分类:教材
本教程是与计算机软件工程专业学生“软件体系结构”课程配套的实训教材,包括三个各为3~5周的实训课程。 全书共9章,分别是: 第1章软件架构设计实训课程导论,第2章软件的逻辑与思维训练,第3章基于Arduino的前端开发,第4章基于树莓派的开发与集成,第5章物联网服务器的开发与集成,第6章STKUI的总体架构分析,第7章STKUI的基本功能分析与二次开发,第8章STKUI的扩展功能分析与二次开发,第9章面向服务的STKUI架构再造。其中第2章、第3~5章、第6~9章分别为三个完整的实训课程,因为篇幅关系,分在各章中。 三个实训课程在软件架构知识、学生认知能力、系统与项目开发规模与综合体验的复杂程度上,是三个递进、迭代层次,目标分别是系统逻辑思维训练、小系统开发与集成实训、大型“企业级”应用系统分析与二次开发实训。可根据学生情况和课程需要,分别或持续组织教学实施。 由于是实训课程教材,因此,教程仅仅在需要的地方,简单回顾软件架构设计有关的相关知识点和内容,全书重点是围绕三个实训的若干个项目,让读者从项目开发实践中体会软件架构设计的深度和广度。 教程配有全部PPT和项目源代码,方便老师和学生使用。本书主要用作软件工程相关专业的“软件体系结构”课程的配套实训课程,也可作为其他相关专业的教学用书,或作为从事软件开发的科技人员的参考书、培训教材等。
(1)工作经历:1982年南京大学计算机系本科毕业,曾历任南京有线电厂金融电子化研究所副所长、同创集团服务器事业部总经理、南京欣网视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上市公司)研发中心副总经理等职,主持开发和管理过多项金融、电信行业大型应用系统。主持并参与过多项国家大型应用项目,获部省项目奖、星火计划奖等多项。(2)教学经历:2004年-2010年任东南大学软件学院专职教师、软件工程教研室主任。2008年获东南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目前任江苏万和计算机培训中心技术总监。(3)曾出版的教材有:《软件项目管理》2005年3月出版、机械工业出版社(唯一主编)《现代软件工程》2008年10月出版、机械工业出版社(唯一主编)《基于VSTS的软件工程项目实训教程》2011年6月出版、清华大学出版社(唯一主编)《软件架构设计实践教材》2014年8月出版、清华大学出版社(唯一主编)
前言 作者自2011年离开学校,并未曾离开讲台,甚至还曾又回到原来的学校、站在曾经的讲台上,只是换了一个“身份”,真是颇具中国特色、传奇意味。 在培训机构任职,从985学校到高职,有机会接触不同的学校、更多类型的学生,作者发现,现在学生的状况,真的不是用“堪忧”两字可以轻松描述的。在作者讲授“软件架构设计与实践”课程的时候,大三的学生,编程和项目开发的基础之差,连VS 2010的IDE菜单按钮是干什么的都不知道;而刚学过C语言的大一学生,连在TC 2.0环境下,需要将C语言源程序不单要编译成.obj文件,还需要再链接成.exe文件后(也可以选择直接生成.exe),才能运行都不知道。总是问老师,我的代码为什么不能运行(学生只完成了生成.obj文件一步)。这说明,这个学生从来没有自己完成过一个完整的源程序编写、编译和运行过程。也有的老师教Java,不要求学生用Eclipse/MyEclipse,而是用记事本写源代码。虽然也可以用命令行进行Java编译,但是,不使用Eclipse/MyEclipse的IDE,难道代码不用调试吗?难怪学生看到老师用A作为变量名,自己用B的时候,觉得可能自己用错了。上述这些现象,可能是作者遇到的个别极端情况,但这难道可以简单地批评说,是某个学生的错吗? 本教程是作者近年任职培训机构,担任实训课程教学的总结,也是软件工程、软件架构设计课程实训产品的呈现。有不少老师,用了作者的《软件架构实践教程》后来邮件探讨,如何在大三学生“基础很差”的情况下,上好架构设计这门课。我在该书前言部分的第一句话就讲,上这门课是很吃力、并且是“吃力不讨好”的。因为基础差的...
目录
第1章软件架构设计实训课程导论1
1.1实训课程的培养目标1
1.1.1架构师是软件开发的“老兵”2
1.1.2架构师的知识与能力积累3
1.1.3课程目标: “架构意识”的启蒙4
1.2实训课程的主要内容5
1.2.1实训课程的主要内容和课时安排5
1.2.2传统主课程的知识结构和内容安排6
1.2.3《软件架构设计实践教程》的知识结构和内容安排6
1.2.4与《软件架构设计实践教程》的互补性7
1.2.5如何使用本教程8
1.3实训课程计划与考核9
1.3.1软件逻辑体验实训课程计划9
1.3.2树莓派系统开发与集成实训课程计划10
1.3.3企业级系统分析与二次开发实训课程11
1.3.4考试方法与成绩评定12
1.3.5实训课程考核的思路12
1.4实训课程的课程资源14
1.4.1课程资源14
1.4.2参考书目14
1.5实训课程的难点与关键点14
1.5.1大系统与小系统的区别15
1.5.2引进大型系统的难度15
1.6构建完整的实训课程体系17
1.6.1构建完整实训体系的目标与指导思想17
1.6.2主课程改革的三阶段总体设计18
1.6.3配套进行的实训课程三阶段设计20
1.6.4实训课程的企业本质20第2章软件的逻辑与思维训练22
2.1从代码到架构的逻辑思维层次22
2.1.1逻辑与程序逻辑23
2.1.2程序逻辑与算法逻辑25
2.1.3超越程序和算法的系统逻辑26
2.1.4逻辑架构与架构逻辑29
2.2逻辑思维训练的实训设计31
2.2.1本次实训课程的目标31...
从软件企业中的“码农”成长为一名架构师,是不少IT人的“职业追求”,也是职业生涯中十分巨大的“成长跨越”。学校没有合适的“教科书”,企业没有合适的导师指导,很多时候只能靠自己的自发努力和悟性,成功率很低,希望本书内容可以帮到你。
与一般理论课程不同,本书完全以实战形式设计课程中的项目开发目标、需求、开发过程、验收标准,并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教学和讲解,包括作为二次开发基础的项目背景与系统代码、架构分析、二次开发的需求与实现技术方案设计与分析等。学生在这个基础上完成实训课程要求的二次开发任务,掌握相关知识,获得相关训练。
本教程以架构师培养为目标,安排了软件逻辑思维训练、小型系统集成实训、企业级应用系统分析与二次开发实训等三个不同认知和能力层次的实训项目。三个项目在软件架构知识深度,学生认知能力水平,系统与项目开发规模、复杂性,架构分析与设计综合性等方面是三个递进、迭代的层次,版主读者通过实际开发训练获得架构设计体验,提升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