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定价:49.8元
印次:1-1
ISBN:9787302687788
出版日期:2025.06.01
印刷日期:2025.05.22
图书责编:宋丹青
图书分类:教材
"《艺术导论》立足中西艺术史、批评史和理论自身发展的历史,从艺术类专业的教学目标和学习需求出发,注重提高学生的理论素质与研究能力。内容一方面涵盖了艺术基础理论的重要问题;另一方面针对艺术类学生长于实践而短于思辨的特点,加入了适量案例分析,使艰深的理论问题得到了形象的说明。本教材契合当前国内艺术理论教学的发展趋势,适应艺术类院校一流本科专业的教学现状,理论深度和案例选择均符合课堂教学需求,能够充分发挥教材建设在学生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中的重要作用。 本教材配备课后习题及参考答案、考试题目与评分标准、教学大纲建议及课件PPT,既可作为本科及高等职业院校的专业基础课程用书,也可作为普及推广美育教育的实用读本。"
徐磊,1976年生,教授,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山东大学“艺术批评”方向博士生合作导师,山东工艺美术学院人文艺术学院院长。系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山东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山东省泰山学者艺术学岗位核心成员。主要从事艺术历史及理论、文化遗产等方面研究。主持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子课题、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省社科规划项目、省研创项目等国家及省部级科研、教研项目10余项;主持厅级及参与其他国家级、省部级项目10余项。主持的“乡村文化振兴研究创新团队”获批“山东省高等学校青年创新团队”。在报刊、杂志发表论文、随笔70余篇,其中CSSCI、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及人大复印资料转载论文16篇;出版学术专著4部,主编、参编学术丛书5套(部),主编专业通识教材3部。获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泰山文艺奖、山东省高等学校优秀科研成果奖、山东省教学成果奖等奖项10余项。
前 言 艺术是人类文明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以多种形式存在,具有丰富的内涵和深远的影响力。它首先是一种创造和表达美的形式,通过艺术,人们能够以独特的方式表达情感和思想,创造出令人心驰神往的作品。优秀的艺术作品不仅体现了艺术家的技巧和技艺,还反映了一定的社会和文化现象,展示了人类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同时,观众通过欣赏艺术作品,与其对话,产生共鸣,从而得以窥见时间和空间中艺术的多种面貌。 艺术的演变历经了丰富多彩的篇章。中国古代艺术的兴起与发展,展现了中华民族对美的追求和独特的审美观念。而西方古代艺术的兴起与发展,则展示了欧洲文明的辉煌。随着现代社会的变革,艺术也经历了深刻的转变,现代艺术以其多样的风格和形式崛起,艺术家们对自由表达的追求使得艺术变得更加包容和多元。同时,新媒体的发展也为艺术提供了全新的创作和传播途径,艺术与科技的融合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可能性。 艺术具有许多特点。它是创造性的,艺术家通过独特的创作手法和思维方式,创造出新颖和独特的作品。艺术也是表现性的,它通过形式和表达方式,传递出艺术家内心深处的情感和思想。同时,艺术具有审美性,它能够引发观众的美感和审美享受。艺术的创新性和多样性使其充满生命力,每一个时代和地区都诞生出独具风格和特点的艺术作品,丰富了人类文化的宝库。 对于艺术的起源,人们孜孜不倦地探究谜底,主要的艺术起源学说有模仿说、游戏说、表现说、巫术说、劳动说及多元决定论。然而,艺术并不仅仅是单纯的创作行为,它与文化息息相关。艺术在文化坐标体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与哲学、宗教、科学技术以及道德等有着紧密的联系。艺术的种类多样,...
目 录
第1章 艺术概述
1.1 艺术的定义和概念 / 001
1.2 艺术的历史与演变 / 008
1.3 艺术的特点 / 017
第2章 艺术的发生与文化参与
2.1 艺术的发生 / 021
2.2 艺术中的文化参与 / 029
第3章 艺术种类:美的集合
3.1 造型艺术 / 040
3.2 表演艺术 / 051
3.3 综合艺术 / 056
3.4 语言艺术 / 061
第4章 艺术文本
4.1 文本要素 / 067
4.2 风格与流派 / 073
4.3 文本的解读与评价 / 080
第5章 艺术创作
5.1 艺术创作的特点与主体 / 085
5.2 艺术家的风格、主题和意图 / 091
5.3 艺术创作的过程 / 094
第6章 艺术接受
6.1 艺术接受的主体 / 105
6.2 艺术接受的特征 / 111
6.3 艺术作品的社会影响与意义 / 117
第7章 艺术与个体发展
7.1 艺术对个体发展的影响 / 123
7.2 艺术与创造力 / 126
7.3 艺术教育的重要性 / 131
7.4 艺术与心理健康 / 137
第8章 当代艺术发展动向
8.1 当代艺术的走向 / 143
8.2 数字艺术和网络艺术 / 148
8.3 人工智能与艺术创作 / 152
8.4 艺术技术创新的前沿趋势和特点 / 156
参考文献 / 161
后 记 / 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