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定价:49.8元
印次:1-1
ISBN:9787302680659
出版日期:2025.04.01
印刷日期:2025.04.03
图书责编:宋丹青
图书分类:教材
"《大学美育》分为上、中、下三编,分别从美育理论、美育实践、美育展望三个维度层层递进,呈现了大学美育的整体教育教学过程。以大学生人生阶段、审美心理和人格养成为依托,从理论范畴、实践路径、未来展望等维度,介绍了大学美育的多维路径,列举了丰富多样的审美案例,从自然之美、校园之美、生活之美、艺术之美、社会之美等多角度出发,运用美学、教育学、艺术史、艺术教育等知识体系,帮助大学生养成美好人格,强化美育介入生活、介入个体生命、介入精神价值的意义,最终指向中华美学精神的传承。 《大学美育》配备课后习题、教学大纲建议及课件PPT,方便任课教师选用。 阅读本书,可以加深读者对理论内容的理解,帮助读者建立体系化的知识架构。本书可作为本科及高等职业院校的基础通识课程用书,也可作为普及推广美育教育的实用读本。"
"封万超,山东工艺美术学院人文艺术学院副教授,广告学教研室主任。山东大学文学硕士,北京大学艺术学硕士,山东大学文学院博士研究生。中国新闻史学会博物馆与史志传播研究专业委员会理事、中国广告协会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艺术人类学学会会员。主要研究方向:中国文化史、文化传播学、文化创意产业等。刘玉雪,山东工艺美术学院讲师。本科毕业于山东艺术学院,硕、博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主要从事中美洲艺术史、视觉文化与物质文化研究。"
前 言 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美好生活”兼涵“美”和“好”两个方面,有着极为丰富的内涵和外延。整体而言,对文化的、精神的、生活美学的追求成为新时代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发展全新方向。生活美学化的诉求,也为学校美育尤其大学美育提出了新要求。 在习近平总书记“两个结合”重要思想指导下,在党和国家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下,包括大学美育在内的学校美育工作,正在迎来全新的发展契机。 首先,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美育的系列重要讲话,为今天发展大学美育指明了方向。2014年10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我们要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弘扬中华美学精神。” 2018年8月30日,在给中央美术学院老教授的回信中,他进一步提出:“坚持立德树人,扎根时代生活,遵循美育特点,弘扬中华美学精神,让祖国青年一代身心都健康成长。” 2018年9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要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坚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2021年4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时指出:“美术、艺术、科学、技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得益彰。要发挥美术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把更多美术元素、艺术元素应用到城乡规划建设中,增强城乡审美韵味、文化品位,把美术成果更好地服务于人民群众的高品质生活需求。要增强文化自信,以美为媒,加强国际文化交流。” 其次,党和国家有关部...
目 录
上编 以美育人——大学美育的核心目标
第1章 大学美育概述
1.1 大学美育的概念 / 002
1.2 大学美育的对象 / 005
1.3 大学美育的任务 / 007
1.4 大学美育的途径 / 010
1.5 大学美育的教学 / 015
第2章 中外美育思想
2.1 国外美育思想 / 019
2.2 中国美育思想 / 022
第3章 美育即“人的教育”
3.1 美育服务于人的全面发展 / 032
3.2 中西方教育的美育转向 / 037
3.3 人——诗意的栖居 / 044
中编 以美化人——大学美育的多维路径
第4章 自然中的美育
4.1 到自然中去寻找美 / 052
4.2 以美的眼光发现自然 / 061
4.3 自然美育的三重进路 / 064
第5章 学校中的美育
5.1 学校审美文化建设 / 069
5.2 大学生审美意识与心理 / 072
5.3 教师的美育素养与美育功能 / 073
第6章 艺术中的美育
6.1 艺术的馈赠 / 077
6.2 艺术门类美育 / 082
6.3 生命与艺术之美 / 088
第7章 生活中的美育
7.1 服饰礼仪之美 / 098
7.2 饮馔品味之美 / 105
7.3 居室休憩之美 / 111
7.4 做生活美学家 / 115
第8章 社会中的美育
8.1 美育的终身性:从学校走向社会 / 120
8.2 美育赋能城市美好 / 121
8.3 创造乡村的更多可能性 / 124
下编 以美培元—... 查看详情
本教材的主要特色是从大学生人生阶段、审美心理和人格养成出发看待美育问题,依托美学、教育学、艺术史、艺术教育等知识体系让美育成为大学生不可或缺的人格养成途径。
本书适用于美术类专业院校的公共基础课及综合性院校美术相关院系的基础教学工作,介绍了大学美育的多维路径,列举了丰富多样的审美案例,从自然之美、校园之美、生活之美、艺术之美、社会之美等多角度帮助大学生养成美好人格,强化美育介入生活、介入个体生命、介入精神价值的意义,最终指向中华美学精神的之传承,适合选作高等院校和社会多层面美育教育的教材和参考用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