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书
在线购买
分享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前言序言
资源下载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

土地利用规划是城乡规划的核心内容。本书系统整合城乡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内容,介绍了土地利用、土地利用规划的概念及相关的空间、社会、经济、政治、环境等方面的理论,对土地利用规划的方法和支持系统,国内外土地开发控制的体系,我国城市规划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阶段的土地利用规划内容、土地利用规划的实施评价等进行了详细阐述,本书的最后简要介绍了我国土地利用的相关制度和土地的开发控制与管理实践,以期读者对土地利用规划和管理体系有较为全面的理解。本书的主要读者对象是城乡规划、土地资源规划、土地管理等相关专业的大学生、研究生及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

本书是清华大学城市规划系顾朝林教授主编的“高等院校城乡规划专业系列教材”的组成部分。在编写之初,顾朝林教授就高屋建瓴地确立了要整合两个领域的指导思路,并在写作过程中给予热情的鼓励和支持。本书是团队工作的成果,笔者在同济大学城市规划系任教期间的部分博士生和硕士生参与了教材编写的工作,从大纲起草、文献收集、写作思路整理等,经过了数轮修改、讨论,前后历时一年半,终于成稿。此外,清华大学城市规划系谭纵波教授担任了本书初稿的审核工作,提出了宝贵的修改意见。没有大家的支持和协助,本书的付梓出版是不可能的,在此致以最诚挚的谢意。

土地利用是城乡规划的核心问题。在发达国家的规划,如美国的区划和英国的地方发展规划中,土地利用一直是规划管理与开发控制的核心内容。在我国,由于城乡规划和土地管理体系的分设及城乡二元的土地制度,存在城市总体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不统一、政出多门、管理难以协调等问题,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两张皮”的现象普遍存在。两规在城乡土地利用上的诸多矛盾,给城市发展战略的实施和建设管理带来了种种问题和冲突,削弱了各自的严肃性和权威性。近年来,在北京、上海、武汉、广州、深圳等城市,相继开展了“两规合一”乃至“多规合一”的探索与实践。然而,在高校,专业设置和教育上仍存在内容分割、自成体系、缺乏整合等问题,甚至出现了在城乡规划领域称为“土地使用”,而在土地管理领域称为“土地利用”等说法,部门分割所带来的困惑由此可见一斑。城乡规划与土地管理专业的学生和教师也往往对各自领域的内容比较熟悉,而对对方领域的知识体系并不了解。笔者本人具有城乡规划和土地经济教育的双重背景,并有幸在城市规划编制、管理部门工作和高校任教,在实际工作中深切感受到由于部门割裂给城乡发展带来的种种问题。基于此,本书希望整合城乡规划与土地管理的相关知识,从概念、理论基础、规划方法、规划内容、开发控制等诸多方面对城市土地利用规划进行较为全面的分析与介绍,希望读者能对其内容有较为全面的了解和认识。 本书是清华大学城市规划系顾朝林教授主编的“高等院校城乡规划专业系列教材”的组成部分。在编写之初,顾朝林教授就高屋建瓴地确立了要整合两个领域的指导思路,并在写作过程中给予热情的鼓励和支持。本书是团队工作的成果,笔者在同济大学城市规划系任教期...

课件下载

样章下载

暂无网络资源

扫描二维码
下载APP了解更多

目录
荐语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
第一章导论

第一节土地的概念与特性

一、 土地的概念

二、 土地的特性

第二节土地利用的概念

一、 土地利用的含义

二、 土地利用的特点和本质

第三节城市土地利用分类

一、 土地利用分类的内涵

二、 国土系统的土地分类

三、 规划系统的土地分类

第四节土地利用规划体系

一、 国土领域的土地利用规划体系

二、 城乡规划领域的城镇土地利用规划体系

参考文献

思考题

第二章城市土地利用规划的相关理论

第一节地租地价理论

一、 地租理论

二、 地价理论

第二节土地的区位理论

一、 区位理论概述

二、 杜能农业区位理论

三、 韦伯工业区位论

四、 中心地理论

第三节政治经济学派与土地利用

一、 结构主义

二、 区位冲突学派

三、 城市管理学派

第四节城市土地利用规划的价值观

一、 土地利用的价值观

二、 经济发展价值观

三、 环境保护价值观

四、 公平正义价值观

五、 宜居的价值观

参考文献

思考题

目录

城市土地利用规划

第三章城市土地利用规划的方法

第一节社会经济分析

一、 城市土地利用规划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

二、 城市土地利用规划中社会经济分析的主要内容

三、 城市土地利用规划中社会经济分析的主要方法

第二节环境影响分析

一、 城市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分析的内涵

二、 城市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分析... 查看详情

本书是清华大学城市规划系顾朝林教授主编的“高等院校城乡规划专业系列教材”的组成部分。在编写之初,顾朝林教授就高屋建瓴地确立了要整合两个领域的指导思路,并在写作过程中给予热情的鼓励和支持。本书是团队工作的成果,笔者在同济大学城市规划系任教期间的部分博士生和硕士生参与了教材编写的工作,从大纲起草、文献收集、写作思路整理等,经过了数轮修改、讨论,前后历时一年半,终于成稿。此外,清华大学城市规划系谭纵波教授担任了本书初稿的审核工作,提出了宝贵的修改意见。没有大家的支持和协助,本书的付梓出版是不可能的,在此致以最诚挚的谢意。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