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寻脉:北京古都城市设计研究
探究北京古都的时空定位和营建变迁,深化了北京中轴线的文化内涵和遗产价值

作者:张杰、敖仕恒

定价:139元

印次:1-1

ISBN:9787302614944

出版日期:2023.01.01

印刷日期:2023.02.08

图书责编:孙元元

图书分类:零售

电子书
在线购买
分享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前言序言
资源下载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

《千年寻脉:北京古都城市设计研究》以辽金以来的北京城演进过程为时间主线,结合城市遗址状况、考古信息和历史文献记载,借助几何分析等基本手段,照应古代天学和地学的内涵,从中宏观层面依据城址山川格局解读了北京古都的轴线确定、十字定位与山川岳镇构图、城郭设计、轴线山水形态和尺度模数等方面,微观层面论述了元大都城市布局与地貌水形关系,以及在此视角下的明清城市形态的演变问题,都城主要建筑群布局与地貌水形互动规律、相互距离设计和视域方位角设计等问题,深入分析和揭示了“天人合一”哲学思想下的中国古代空间文化和超距离大地测量技术对古都空间设计的影响。

"张杰, 工学博士,博士生导师,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清华大学教授,北京建筑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特聘院长。现兼任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古迹遗址理事会常务理事、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ICOMOS)历史城镇与村落科学委员会(CIVVIH)亚太分会主席。长期从事城市保护与更新领域的教学、科研与实践。30年来主持完成了多项纵向和横向科研课题,将理论方法与技术应用于众多重大工程,其中包括广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福州三坊七巷遗产保护、景德镇城市保护与更新系列工程等。发表论文百余篇,出版专著多部;成果获中国建筑学会科技进步一等奖、华夏建设科学技术一等奖、文化部创新奖、联合国教科文亚太文化遗产保护奖、德国国家设计奖建筑金奖、全国规划建筑行业一等奖等。敖仕恒,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工学博士,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城乡规划学博士后,曾在加泰罗尼亚理工大学交换学习,现供职于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城市更新与可持续发展联合研究中心。长期从事中外建筑史与文化遗产保护研究和实践工作,完成多项古建筑和遗产保护规划设计。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四项,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荣获北京市优秀工程勘察设计奖等。"

│序│ 中国古代的都城营建,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和技术内涵,其中包括识天象、察地理、相水土、测日景、辨方位等对时空定位的认知和操作,是都城以及宫室选址和立基的前提。相关制度至迟在西周时已经施行,如《周礼?天官》开篇便称“惟王建国,辨方正位”。这里的“国”指国都。《吕氏春秋》将之代入确立中心的“择中观”,即以天下之中为都城,都城之中为宫城,宫城之中为宗庙。中心的空间定位之重要,竟与四维四隅构成了“九宫”和“五室”的宇宙图案,如《隋书?宇文恺传》中所称“在天成象,房心为布政之宫;在地成形,景午居正阳之位。观云告月,顺生杀之序;五室九宫,统人神之际”,把天、地、人与国都的关系做了空间图式的象征性比附。这种比附在唐代催生了“五京”之制,并影响了辽金时期的五京建制。 值得深思的是,从中国古代都城的时空定位来看,这种空间图式是否只是一种象征或比附?在古代天学、地学及堪舆之术中,我们可否找到它们与都城营建关系的真凭实据?清华大学建筑学院的张杰教授,以其精湛的研究成果回答了这个问题。继《中国古代空间文化溯源》一书出版之后,他又与弟子合作完成了《千年寻脉——北京古都城市设计研究》的专著,将前书的概念和范式,进一步运用于北京这座千年古都的时空定位和营建变迁探究。 这本书谋篇高远,意境深邃,范式新颖,视角独特。全文聚焦古都北京的空间定位和营建格局,通过大量古代文献、实测资料和相关数据的分析比较,系统梳理了辽金元都城和明清北京的山水形势、空间肌理、景观轴线及其代际演替;以图文并茂的呈现形式,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探讨了都城基址与岳镇海渎的方位关联,与天象星宿的对位类比,以及与周边地脉水系...

目录
荐语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

目录

第一章 北京古都的山川定位  1

第一节 北京古都沿革与周边早期聚落  2

第二节 蓟城、辽南京、金中都  19

第三节 大元三都、明清北京  33

第四节 结论与延伸  61

第二章 辽金五京的山川定位  67

第一节 辽上京  68

第二节 辽东京、辽中京  90

第三节 辽西京  111

第四节 结论与延伸  125

第三章 辽金五京与岳镇的方位关系  127

第一节 岳镇与帝都  128

第二节 辽金五京与岳镇的方位关系  146

第三节 辽金五京的相互构图  165

第四节 结论与延伸  178

第四章 元大都中心区布局与中微观地貌特征  181

第一节 城址、南北轴线  182

第二节 中心区布局、东西轴线  191

第三节 天心十字与地貌水形的关系  214

第四节 结论与延伸  231

第五章 元大都与明清北京城的总体布局和尺度模数  233

第一节 城墙与城门的定位  234

第二节 城市尺度与地形模数  254

第三节 明清北京的景山与都城设计  264

第四节 结论与延伸  278

第六章 元大都与明清北京城主要建筑布局与设计  281

第一节 元大都  282

第二节 明清北京城  304

第三节 紫禁城  322

第四节 结论与延伸  334

第七章 总结与讨论  337

图片来源  344

参考文献  350

致谢  356

查看详情

探究北京古都的时空定位和营建变迁,深化了北京中轴线的文化内涵和遗产价值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