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基础物理学精讲与练习
下载课件、获取课件密码、各种资源包以及人工客服,请关注清华社官方微信服务号qhdxcbs_js,一站式帮您解决各种图书问题。

作者:杜旭日、杨宇霖、李敏、黄晓桦、程再军、王灵婕、林一清

定价:39元

印次:1-8

ISBN:9787302525745

出版日期:2019.03.01

印刷日期:2025.02.28

图书责编:佟丽霞

图书分类:教材

电子书
在线购买
分享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前言序言
资源下载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

本书为“大学物理”课程的配套教材,以内容概要与典型例题针对主教材各章节的主要知识点进行概括性的描述和拓展,内容明朗清晰,可为学生理清课程知识脉络,启发解题思路,提高课程总结和复习效率,为巩固所学的教学内容提供有益的帮助。课外练习题型多样、题量适中、体系完整,可作为作业。 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理工科非物理类专业学生学习“大学物理”课程的教学补充用书,也可供有关工程技术人员和有兴趣的读者参考。

长期从事大学物理、电路、电子技术等课程的教学和相关研究工作,至今已有34年教龄。 独立编写出版《大学物理实验》、《大学物理实验教程》,参编其他教材一部,主持校精品课程《大学物理》建设,承担多个校教改项目,正式发表论文20多篇。 曾分管学生科技创新实践,成功组织和策划多次学科竞赛,获省级竞赛最佳(优秀)组织奖,指导学生获省级一等奖等多个奖项等荣誉。 曾分管和负责实验室建设,建成省级示范中心1个,多个专业实验室以及多个校外实践基地。负责申报和建设的实验室,两次获财政部资助。

科学是人类发现世界、探知万物——也包括了解人类自身的最好途径。科学是神奇的,在人类历史上具有起推动作用的革命力量。物理,顾名思义乃事物的道理,物理学的魅力之一在于通过探索自然规律和事物本质,把自然界的种种神奇现象和物质运动规律变成易于学习的公式和原理并得以应用,使人们总是充满激情与乐趣。“境自远尘皆入咏,物含妙理总堪寻”。物理学的科学理论及其形成的科学观和展现的方法论,深刻影响着人类对物质世界的基本认识、人类的思维方式和社会生活,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基石。人们一般认为,物理学的理论与实验集中地体现了科学精神与科学方法,其成果为工程技术进步开辟了道路,工程技术革新又进一步推动着科学的发展,这些是支撑人类社会文明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基础物理学为内容的“大学物理”课程,是高等学校理工科专业和非物理类专业的通识性必修基础课程。本课程讲授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是理工科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基础物理教学,通过观察与实验、分析与综合、归纳与演绎、抽象与推理、类比与联想等科学方法,培养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与研究方法,增强获取知识和独立思考的能力,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运用所学的理论与方法来分析和解决问题。大学基础物理课程具有一定系统性,缺少了某个教学模块,都会觉得美中不足。考虑到绝大部分学生不做笔记,课外学习较为困难,如何在有限的课程学时让学生更好地学习物理学的基本内容,掌握主要知识点及其基本应用,这是我们思考和关注的一个问题。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大学物理”,理清课程知识脉络,分清主次,掌握解题思路与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我们编写了这本包含课外练习的教学纲要...

目录
荐语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
第一部分内容概要与典型例题

第1篇力学

第1章质点运动学

第2章牛顿运动定律

第3章动量和角动量

第4章功和能

第5章刚体的定轴转动

第6章狭义相对论

第2篇热学

第7章温度和气体动理论

第8章热力学第一定律

第9章热力学第二定律

第3篇电磁学

第10章静电场

第11章电势

第12章电容器和电介质

第13章电流和磁场

第14章磁力

第15章物质的磁性

第16章电磁感应和电磁波

第4篇波动与光学(上)

第17章振动

第18章波动

第4篇波动与光学(下)

第19章光的干涉

第20章光的衍射

第21章光的偏振

第5篇量子物理基础

第22章量子物理的基本概念

第23章原子中的电子

第24章固体中的电子

第25章核物理

附录部分常用的物理常量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课外练习

练习1质点运动学

练习2牛顿运动定律

练习3动量功和能

练习4刚体的定轴转动

练习5狭义相对论

练习6温度和气体动理论

练习7热力学基础

练习8振动

练习9波动

练习10静电场和电势

练习11静电场中的导体和电介质

练习12恒定磁场

练习13电磁感应

练习14光的干涉

练习15光的衍射和光的偏振

练习16量子物理的基本概念

练习17量子物理初步

课外练习部分参考答案

查看详情

全书包括三部分:内容概要、典型例题和课外练习。“内容概要”着重体现大学基础物理学的主要理论和知识点,并不是对教材重要内容的简单提取或压缩,而是进行了概括性描述与总结,适当融入科学文化与人文方面的知识,使之更具有可读性,力求做到物理概念表达准确,内容严谨,教学内容思路清晰,便于读者理解和复习。课外练习为学生作业。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