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书
在线购买
分享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前言序言
资源下载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

本书结合作者多年的实务经验与学术反思,针对特定的翻译实例,探讨外文作品翻译 成中文之后所面对的情境、所产生的现象以及这些现象的重要意涵。作者力图从更宽广的 视野来了解原作、作者与脉络之间的关系,乃至译本、译者与脉络之间的关系,尤其着重 于探讨文化建制、译者所扮演的角色与译本在目的语及其文化中所产生的效应等问题。 本书读者对象:高校英语系翻译专业师生、翻译理论研究者、中文系师生等。

单德兴,台湾大学博士(比较文学),现任中央研究院欧美研究所特聘研究员,岭南大学翻译系人文学兼任特聘教授,曾任欧美研究所所长,《欧美研究》季刊主编,国科会外国文学学门召集人,美国加州大学、哈佛大学、纽约大学、英国伯明翰大学访问学人及傅尔布莱特资深访问学人,三度获得国科会外文学门杰出研究奖,第五十四届教育部学术奖,第六届梁实秋文学奖译文组首奖,第三十届金鼎奖最佳翻译人奖。着有《铭刻与再现:华裔美国文学与文化论集》、《反动与重演:美国文学史与文化批评》、《越界与创新:亚美文学与文化研究》、《翻译与脉络》、《萨依德在台湾》等,出版访谈集《对话与交流:当代中外作家、批评家访谈录》、《与智者为伍:亚美文学与文化名家访谈录》,译有《近代美国理论:建制.压抑.抗拒》、《美国梦的挑战:在美国的华人》、《文学心路:英美名家访谈录》、《知识分子论》、《格理弗游记》、《权力、政治与文化:萨依德访谈集》等近二十本专书,主编或合编多种专书及期刊。研究领域包括翻译研究、亚美文学、比较文学、文化研究等。�

翻译与脉络 ——兼谈双重脉络化的理念与实践 回顾自己的文字生涯,可看出我的译者身份其实远早于学者与作者 的身份: 第一本译著出版于19 年,正式发表论文是在19 2 年,第一 本学术专著则出版于2000 年,在台湾的一般中文读者中,知道我译者 身份的人可能远超过知道我学者与作者身份的。面对这种情形我非但不 以为憾、为忤,反而引以为荣,因为毕竟对外文系出身的人来说,从事 翻译工作既是专长,也是本分。 我以双重脉络化为切入点,并结合实作经验,陆续在不同场合发表 相关论文,部分成果就是眼前这本《翻译与脉络》。本书绝非抽象的翻 译论述,也不是一般的译评或译论,而是结合了多年实务经验的学术反 思,落实于特定议题、文本及脉络的探讨,并特别拈出“双重脉络化” (dual contextualization) 一词来形容我的翻译理念与实践。如果说这个研 究取向符合“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与“文化研究的翻译转向”,或晚 近学术界对译者的角色与地位之重估与提升,那我欣然欢迎这种巧合, 并深感吾道不孤。 本书总共收录六篇论文和一篇附录。第一篇《译者的角色》试图为 在跨语言、跨文化、跨疆界的沟通和移转中,一向扮演着不可或缺之角 色的译者重新塑造形象。往昔对译者的观感及论证偏向于消极、负面、 被动,以致出入于原文与译文之间的译者,经常不是被斥为行事“过” 前言 翻译与脉络(修订版) vi 或“不及”( 有时“两罪并发”) 的违逆者,就是无人闻问、视而不见 的隐形人。本文针对意大利名谚“Traduttore, traditore” (“翻译者,反 逆者也”)...

暂无课件

样章下载

暂无网络资源

扫描二维码
下载APP了解更多

目录
荐语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
前言:翻译与脉络

——兼谈双重脉络化的理念与实践 ............................. v

译者的角色 .................................................................................1

翻译·经典·文学

——以Gulliver’s Travels为例 ..........................................22

翻译·介入·颠覆:重估林纾的文学翻译

——以《海外轩渠录》为例 .........................................51

“冷战”时代的美国文学中译

——今日世界出版社之文学翻译与文化政治 ..........93

附录 今日世界译丛:文学类 ......................................115

含英吐华

——析论张爱玲的美国文学中译 ............................. 125

附录一 张爱玲译作一览表(中译) .........................1

附录二 张爱玲译作一览表(原作、英译与自译) ....15

附录三 张爱玲译The Portable Emerson的四种版本 ....163

理论之旅行/翻译:以中文再现Edward W. Said

——以Orientalism的四种中译为例 .......................... 166

我的翻译(研究)因缘

——代跋 ..............

--结合作者多年的实务经验与学术反思,针对特定的翻译实例,探讨外文作品翻译成中文之后所面对的情境、所产生的现象以及这些现象的重要意涵。
--力图从更宽广的视野来了解原作、作者与脉络之间的关系,乃至译本、译者与脉络之间的关系,尤其着重于探讨文化建制、译者所扮演的角色与译本在目的语及其文化中所产生的效应等问题。
--落实于特定议题、文本及脉络的探讨,特别拈出“双重脉络化”(dual contextualization)一词来强调翻译与脉络的重要关系,并重新评价译者的角色与地位。